住房也有养老金: 22城将试点
『住房也有养老金:22城将试点』
当我们提及养老金,往往想到的是为人们晚年生活提供保障的资金。而如今,住房也迎来了它的“养老金”时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上海等 22 个城市目前正开展试点。
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步入存量时代,房屋的维护与管理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一直以来,我国针对房屋公共部位、公用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改造,主要依靠的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而这笔资金一般来源于业主自行缴纳,整体资金体量有限。
相关数据显示,全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结余超过 1 万亿元,像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结余超过百亿元,但累计使用资金仅占累计归集资金的 10%左右,成都和深圳分别约为 4%和 5%,大量资金沉淀未得到有效利用,且单项使用率不均。
然而,截至 2022 年底,中国城镇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过 30 年的房屋占比接近 20%,需要维护、改造的老旧房屋占比快速提升,仅依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难以满足小区维护改造的需求,亟需增量资金入场。由此可见,房屋养老金制度的建立迫在眉睫,它将为房屋体检、房屋保险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这 22 个试点城市中,上海无疑备受关注。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指出了当前房屋维护资金的现状与挑战。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城镇既有住房建筑面积庞大,许多房屋已进入“中老年”阶段,维护需求与日俱增。
上海市积极响应,明确今年先行在浦东等区开展试点,并在试点基础上,明年在全市推开,试点节奏明显加快。
那么,房屋养老金的资金从何而来呢?这是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来看,按一定比例计提项目土地出让金、维修资金的增值收益、财政补贴、创设配套金融产品等,或是重要的探索方向。
有专家认为,房屋养老金制度或许会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相似,由个人与公共账户构成。第一支柱是公共维修基金,由全体业主在购买新房时归集和共同所有,进入个人账户;第二支柱类似企业年金,比如一定比例土地出让金、财政奖补,公共维修资金增值收益,公积金增值收益等进入公共账户;第三支柱则应该是商业性质房屋养老金,包括房屋综合安全保险以及商业性房屋养老补充等。
房屋养老金制度的试点推进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不仅关系到广大居民的居住品质和安全,也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