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的“接地气”为啥成了商业圈的“显眼包”
最近刘强东在广东仓库搬货的视频又上了热搜,评论区有人酸溜溜地说“强哥又在作秀”。但咱细琢磨琢磨:在互联网大佬集体玩“隐身术”的时代,一个身价千亿的老板肯放下架子去一线搬货、跟快递员唠家常、在员工食堂排队打饭,这样的“作秀”咋就成了罪过?当其他大佬忙着搞元宇宙、玩资本游戏时,强哥偏要在泥土里打滚,这种反套路的“显眼包”行为,恰恰戳中了当代商业社会最稀缺的真诚感。
你瞅瞅现在的商业大佬们:马化腾一年公开露面不超过五次,连年会发言都像AI念稿;王兴永远躲在“饭否”背后玩深度,出席活动必穿格子衫装低调;雷军偶尔直播带货,弹幕里全是“Are you OK”的考古梗。这些互联网巨头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能不露面就不露面,能让公关团队代劳就绝不出场,生怕多说一句话就被截图做表情包。
强哥偏不按套路来。2017年他穿着红色工服送快递,被北京大爷拉住唠嗑半小时;2020年疫情期间亲自开车给武汉送物资,在收费站跟工作人员碰拳;2023年在宿迁老家的员工宿舍,掀开被子检查床垫软硬度,发现有员工用木板垫床板当场发火。这些被网友称为“作秀”的场景,其实藏着一个朴素的商业逻辑:当老板和员工之间隔着层层汇报体系,当企业和用户之间隔着客服机器人,亲自下场“作秀”反而成了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就像小区楼下的菜贩子总爱跟你多聊两句家长里短,不是因为他闲,而是想让你觉得这菜买得踏实。
强哥的“作秀”为啥让人看着不膈应?关键在于他太懂“接地气”的精髓——从来不去高端论坛秀PPT,专往最基层的一线钻。在京东的亚洲一号仓库,他能叫出分拣员小王的孩子名字,知道扫描枪的电池续航时间;在配送站跟快递员吃饭,会吐槽“这红烧肉太肥了,你们站长是不是克扣伙食费”;甚至在员工婚礼上,能当众回忆自己当年创业时在中关村摆柜台的糗事。这种带着泥土味的互动,比任何企业宣传片都有说服力。
对比一下某些大佬的“高端秀”:要么在戈壁滩搞徒步团建,美其名曰“磨砺意志”,结果跟着一堆保安和医疗团队;要么在直播间卖天价茶叶,说“不为赚钱只为交朋友”,最后成交记录全是公司采购。强哥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明白真正的商业温度藏在细节里:2022年京东物流爆发运力危机,他连发十封内部信号召高管去一线支援,自己带头在上海分拣中心搬了三天货,这种“跟兄弟们一起扛”的姿态,比任何股权激励都更能凝聚人心。就像老辈人说的:“当官的肯蹲下来跟老百姓说话,这官就差不到哪儿去。”
有人说强哥是“作秀专业户”,但别忘了,他的每次“作秀”都踩中了社会情绪的痛点。2018年明尼苏达事件后,他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出现时不是开发布会洗白,而是跑到山西的贫困县直播助农,带着县长在镜头前卖小米;2021年卸任CEO后,本该退居幕后,却突然出现在四川的快递站,跟新员工聊职业规划,说“我刚创业时也睡过仓库,只要肯干就有出路”。这些行为与其说是作秀,不如说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对“接地气”刻进DNA的执念。
更值得玩味的是,强哥的“作秀”往往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2019年他在员工宿舍发现卫生间没有扶手,三个月后京东所有新建宿舍都标配无障碍设施;2020年送快递时发现女配送员没有合适的工服,很快推出了女性专属工装;甚至因为在食堂听到员工抱怨饭菜贵,直接要求全国配送站食堂补贴翻一倍。这种“作秀带动改革”的模式,让质疑声逐渐变了味道——就算是作秀,能秀出员工福利提升、秀出用户体验改善,这样的秀为啥不能多来几次?
这几年商业圈的瓜太多了:有的大佬搞“对赌协议”坑惨加盟商,有的老板用“996是福报”PUA员工,还有的企业家一边喊着“共同富裕”一边转移资产。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哥那些带着瑕疵的“作秀”反而显得格外真实——他会在内部会议上拍桌子骂人,会因为员工迟到发火,也会在采访时直言“我就是个普通创业者”。这种不装不端的姿态,比那些把自己包装成“商业教父”的大佬更得人心。
就像网友说的:“人家至少愿意花时间出来秀,总比那些躲在幕后割韭菜的强吧?”当商业世界充满套路和伪装,敢于把自己暴露在镜头前的“显眼包”,反而成了稀缺物种。强哥的“作秀”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返璞归真——让老板回到人间,让企业接上地气,让商业重新充满人的温度。毕竟在直播间打赏火箭的大佬见多了,偶尔看看有人蹲在地上跟快递员唠嗑,这种真实的烟火气,才是老百姓最愿意买单的“秀”。
有人嘲笑强哥“土气”,但别忘了,京东物流的成功恰恰始于这种“土气”——创始人愿意蹲在仓库研究打包带,愿意跟着快递车跑遍北京三环,愿意为了一个配送站的选址跟团队吵三天。在这个人人都想打造“高端人设”的时代,强哥用最笨拙的方式证明: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PPT上的宏图大业,而是脚踩泥土的真实行走。当其他大佬忙着在云端构建商业帝国时,他偏要在人间当个“显眼包”,这种反潮流的选择,或许才是一个企业家最聪明的“秀”——秀的不是财富和地位,而是对商业最本真的敬畏,对人的尊重。这样的“作秀”,咱老百姓爱看,也盼着多来几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