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百科

元宵节放孔明灯习俗

2025-04-02 07:57美食百科

2020年春节正式开启,许多小伙伴已经迫不及待开始了春节的活动!在这里先祝大家春节快乐,新的一年,新的气象!

春节来临,家家户户煮起了饺子,放起了鞭炮、升起了孔明灯,花样繁多,别开生面。这些传统习俗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传承,代表着我国古代的智慧结晶,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过节前,别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游花市、逛庙会、耍龙灯、演社火等习俗。但是其中一些习俗其实和科学息息相关,比如孔明灯、鞭炮、饺子等等。

孔明灯

说起孔明灯,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的历史悠久,相传它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那么孔明灯为什么会上浮呢?

孔明灯上浮的原因其实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有学到,我们知道孔明灯里面有蜡烛,点燃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孔明灯内部空气的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的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这时候空气的密度较大,空气对它形成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不过一般升孔明灯时,开始需要人往上助力,使孔明灯有一个向上升的动能,抵消初期的势能。上去后,随着热空气越来越多,就可以飞得更高。当然,等燃料用尽之后,孔明灯的内部空前逐渐和外界趋于平衡,最终也会落下。

鞭炮

鞭炮对于人们再熟悉不过了,鞭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当时的鞭炮是作驱神退鬼之用,并不是作为喜庆之物。不过到了后来,鞭炮的用途逐渐演变,成分也不断变化。花样更多,至今现代,鞭炮已经成为了逢年过节的必备之物。那么鞭炮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鞭炮的构造,鞭炮是用纸卷将火药及氧化剂紧紧地卷在中间,底部用泥土或其它粘结剂封实,头部用易燃药做成引线。炮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即硫黄、木炭粉、硝酸钾,有的还含有氯酸钾。当点燃引线,火药被引燃后燃烧,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2KNO3 S 3C = K2S N2↑ 3CO2↑,硝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使木炭和硫黄剧烈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热和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氧化剂的助燃下,内部燃烧非常剧烈,体积突然膨大数百倍,产生的压力足以胀破纸卷,使纸卷突然爆裂,引起空气剧烈动荡,产生了爆炸声.这就是鞭炮爆炸的原理所在。

煮饺子

说完玩的,我们再说吃的。我们春节在煮饺子的时候有没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在煮水饺的时候,生的沉在锅底,但煮一会后,熟了就浮起来了,为什么?

其实这就是热胀冷缩原理,和孔明灯有异曲同工之妙。生饺子倒下锅以后,它的比重比水要大,所以就沉下去了。着炉子的加热,锅中的水和饺子都慢慢地热起来了。饺子内部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但是此时饺子的重量并未增加,而体积增大以后,单位体积的重量就减小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沉在水中的饺子会减轻重量,减轻的重量与和它同体积大小的水的重量相等,因此水饺就会上浮使之达到平衡。当然,如果有些包的不严的饺子自然就不会上浮,因为空气不会压缩在饺子皮内,自然也无法膨胀。

猜你喜欢

  • 民俗百科

    传统习俗太平清醮乡村风土人情

    数万人乘船前往长洲观看会景巡游(李纳新摄)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纳新):一年一度的香港特色民俗活动长洲太平清醮会景巡游12日下午在香港南部离岛长洲举行。截至当天下午15时,有超过2万人次乘船前往长洲观看会景巡游、舞龙舞狮等活动,并购买寓意平安健康的“平安包“。太平清醮是一种传统祭祀活动,祈求扫除瘟疫、吉祥..

    2025-04-26
  • 民俗百科

    元宵节亲子绘本表演

    为了让辖区内的小朋友们过一个快乐的元宵节,湖南街道联手辖区内“文化共同体”成员单位上海越剧院、中福会出版社将非遗活动送进校园以及社区。2月24日清晨,乌南幼儿园内早已热闹非凡,上海越剧院的演员以及多位中国民俗表演民间艺人来到了乌南幼儿园,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闹”元宵。操场上,民间艺人们已经换上了扭秧..

    2025-04-26
  • 世界奇闻

    陕西八大怪,渐渐消失的习俗

    陕西八大怪,反映的是陕西人的自豪、自足。却又有一点点自大。1.油泼辣子一道菜2.面条像裤带。3.房子半边盖。4.姑娘不对外。5.锅盔像锅盖。6.有板凳不坐蹲起来。7.帕帕头上戴。8.秦腔不唱吼起来。其实这八大怪即使习俗又说明了很多问题。一、生活自足自满。最典型的就是姑娘不对外。陕西关中地区地理环境优渥,尤其在农耕时..

    2025-04-23
  • 探索百科

    龙抬头习俗(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

    龙抬头习俗是指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都要理发、剃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自己在新的一一年里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条龙在天上做了坏事,玉帝知道后大怒,派天兵天将捉拿龙王。龙龙王为了逃脱惩罚,躲进了深山老林,不敢..

    2025-04-16
  • 世界奇闻

    民间习俗8不借,涨见识了,欢迎补充…

    2025-04-12
  • 民俗百科

    十月初一上坟的习俗

    农历的十月一日,是传统习俗的“鬼节”,民间俗称“十来一”,是农历十月一日的简称。中国人有在这一日及以后一段时间内祭祀先人的风俗,民间一说为每年两个鬼节,即“清明”和“十来一”,清明是收“鬼”的,就是把故人在阴间的魂请回来,要积极一点,早点“请”;“十来一”是放“鬼”的,要把故人的魂“送”回阴间去,..

    2025-04-07
  • 民俗里的奇趣密码:传统节日中的小众 “怪” 习俗

    中秋节:偷来的团圆与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佳节,向来是团圆与思念的代名词,赏月、吃月饼是常见的庆祝方式。不过,在湖南怀化地区,却有着奇特的 “偷吃” 风俗。中秋这天,家家大门、后门都半掩半开,平时对小偷深恶痛绝的乡亲们,此时明知 “小偷” 进了屋,全家都装聋作哑,视而不见,还为 “小偷” ..

    2025-04-06
  • 民俗百科

    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和由来

    一到年跟前儿,满族家家户户有包冻饺子的习惯。一过小年,各家各户互相请着包冻饺子,帮完东家忙西家,其乐融融,一直忙活到大年除夕。包好的冻饺子,存放在哈什(满语仓库)里,现吃现煮。那么,这种习俗是啥时候留下来的呢?据传,在靺鞨时代(相当于中原隋唐时期)北从按出虎乌拉(阿什河),南到郭勒敏珊延阿林(长白山..

    2025-04-0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