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神龙政变的复国五王,为何结局悲惨?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执政晚年,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等人发动“神龙***”,迫使女皇武则天退位,传位于太子李显。但这五位对李唐江山有再造之功,对中宗李显有扶立之功的人,结局却极为凄惨,张柬之、崔玄暐死于流放途中,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三人更是惨遭折磨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虽为“神龙***”的功臣,却也成为新帝心腹大患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705年2月20日),宰相张柬之、宰相崔玄暐、中台(即尚书省)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司刑少卿兼相王府司马袁恕己五人,联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湛、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发动“神龙***”。
***之中,张柬之等人不仅诛杀了扰乱朝政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及其党羽,而且直面武则天,迫使其交出皇帝印信等物。正因如此,自知大势已去的武则天,这才于二十三日颁布诏书,由太子李显代理国政,并于二十四日正式传位于太子李显。
纵观整个“神龙***”过程,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五人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甚至可以说就是他们五人一手将李显重新抬上了皇位,可谓功劳卓著。
在古代皇权社会,对于皇帝来说,他们最怕的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怕他人颠覆皇权。而对于刚刚复位的唐中宗李显来说,他可是眼睁睁的看了一场颠覆皇权的好戏,而且颠覆的还是政治手腕远超自己的老妈武则天,你说他怕不怕?
可以说,与汉朝时期“诸吕之乱”后,被周勃、陈平扶上皇位的汉文帝刘恒一样,被张柬之等人扶上皇位的李显,恐惧之心远大于感激,恐怕睡觉都睡不安稳。毕竟,这五人不仅位高权重,而且就连直接拱卫皇城安全的左右羽林军都掌握在了手中,皇帝岂能不怕。
正因如此,李显即位之后,对于功劳卓著的张柬之等五人不得不赏,但同时对于拥有颠覆皇权能力的他们,又不得不防。可以说,从“神龙***”成功的那一刻起,唐中宗李显与***功臣之间的矛盾,便已经难以避免。
皇帝与功臣之间的博弈,张柬之等人最终失势
虽说李显对功臣多有防范,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因此复位之后便对“神龙***”的功臣进行论功行赏,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五人全部得以封官进爵,风光一时无两。
唐中宗在赏赐功臣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制衡之策,而此时他所能相信的,无疑只有陪伴自己多年的韦后,再加上韦皇后也有心染指权力,双方可谓一拍即合。于是,在“神龙***”后的第二十二天,即神龙元年(705年)二月十四日,李显将韦氏立为皇后的同时,又追赠韦后之父韦玄贞为上洛王,韦后之母为上洛王妃。
唐中宗这一手,立即便让大臣们倒吸一口凉气,左拾遗贾虚上书劝谏,希望唐中宗能汲取武则天追赠其父为太原王的教训。然而唐中宗李显非但没有采纳,反而在第二天上朝时,便让韦皇后坐到了朝堂后面垂帘听政,“如武后在高宗之世”(《资治通鉴》)。
对此,桓彦范直接上书犯颜直谏,“希望陛下观察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时刻想着社稷与百姓,敦促皇后严守皇后的本分,一心一意地致力于女子的教化,不要到外朝来干预国家政事”。
韦后干预朝政后,由于当时外廷权力主要掌握在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人和太平公主手中,为了夺取权力,韦后便选择了与因武则天退位而失势的武氏集团联手。唐中宗也希望利用武三思来牵制外廷势力,因而对此乐见其成。
张柬之等人眼看皇后干政已不可阻止,为了防止韦氏集团权势扩大,韦皇后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于是又退而求其次,打算剪除武氏集团。敬晖上书,要求革除武氏诸人的王爵,唐中宗无奈之下,只得将武氏诸王降为公爵,这让武三思等心中极为恼怒。
唐中宗李显眼看张柬之等人老是跟自己作对,便又想出了掺沙子的招数,直接一口气提拔了魏元忠、唐休璟、韦安石、杨再思、李怀远、祝钦明等六位宰相。六人之中,魏元忠、唐休璟乃是朝中老臣德高望重,韦安石是韦后族人,李怀远、祝钦明则是李显早年心腹,杨再思则完全就是个马屁精。如此一来,等于变相削弱了张柬之等人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