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作为大一统王朝 西汉诸侯王国为何还维持近五十年
秦始皇以武力征六国,土地尽得但民心未归,二世无道,天下伐之,六国土地上的旧民遗族,纷纷怀念曾经的贵族王室,之所以项羽、韩信能复国成功,也是靠着民众的支持。项羽不遵守“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本就失信于天下,在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义帝”后,又封了十八路诸侯王,不仅是要稳住这些头领的“狼子野心”,也是希望重新取信于天下百姓。而刘邦称帝后分封七个异姓王,也是为了收买人心,奈何君臣猜忌,人心难测,封王只能满足一时之欲,当天下重新洗牌时,谁又愿意只是诸侯王而不是“皇帝”呢?
二、天下既定,高祖兑现承诺
项羽分封十八位诸侯,刘邦虽领“汉王”,却被秦朝三位降将挡住,硬生生被逼成“汉中王”,因先入关中被项羽妒忌,遂起谋反之心。想要叛变项羽的不只刘邦一人,汉元年(前206),齐、赵诸侯叛乱,汉二年(前205),刘邦率领五路诸侯兵马有五十六万,攻陷项羽的首都彭城,怎料项羽率精兵回援,刘邦大败,“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三、异姓诸侯“反复无常”,同姓王室难卫中央
刘邦称帝后,分封了七个异姓王,按道理来说,天下已定,论功行赏也没什么问题,只是项羽因为分封的诸侯王太多,被群起而攻之,刘邦虽然只封了七个,哪一个的声望和功绩不是如日中天、功高震主,刘邦想起诸侯们的反复无常,于是打算先下手为强,剪除楚王韩信的威胁,其后英布、彭越、臧荼等王皆一一被其贬杀,为了保卫刘氏王朝,又与大臣们立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白马之盟本意是借同宗来巩固汉家天下,但却也让同姓诸侯王做大做强,“既然都姓刘,为何我要尊你为帝而不是自己称帝”的思想盛行,当汉景帝想要削藩来加强中央集权时,同姓王又纷纷叛变,原本拱卫中央的地方诸侯王,却把尖刀刺向了皇帝,汉初长达五十年的郡国并行制,也因此被废除,仅保留秦朝时的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