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 魏延做错了什么事情
对诸葛亮杀魏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战长沙”,是关羽难得给别人做了一回配角,谁呢?正是老将黄忠。
虽一开始关羽就气场满满,气势逼人。诸葛亮好心提醒,千万别小看了黄忠:“虽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可轻敌。云长去,必须多带军马。”
哪料反而激起了关羽的逆反情绪,啥万夫不当之勇,“量一老卒,何足道哉”,然后强悍表态,我就带着本部“五百校刀手”,必灭长沙,斩黄忠。搞得刘备都胆小了,连忙劝阻。可哪料,关羽却连刘备的面子也不给了,是掉头就去。
诸葛亮只得对刘备说:关羽这样轻敌不是好兆头,老大走您——赶紧去接应吧。
真是,还不如不让关羽去攻取长沙呢?太费心了!那么关羽为何如此倔强?除了骄傲和目中无人外,就是因之前在华容道,他私放了曹操,被诸葛亮举起他的军令状,按住地上这通摩擦。
关羽必须要用一次华丽的胜利,和比张飞和赵云更惊艳的发挥,表示:我关二爷回来了,还是那位蜀汉第一军神!这其实就是《三国演义》中,关羽战黄忠之前的心理。
奈何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誓要一雪华容道之耻的关羽,却一头撞上了老黄忠。还没明白咋回事呢,就被夺了“主角”光彩。
第一次单挑“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第二次单挑“又斗五六十合,胜负不分”,哪料最关键处,黄忠却是“战马前失,掀在地下”,关羽没杀黄忠,第三次单挑“战不到三十余合”,黄忠施展神射绝技,“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没射杀关羽,算是一报还一报。
瞅瞅这三次打斗。只能说,谁让关羽把话说得太满,吊起了人们的期望值呢。一旦他未能实现,就只能沦为“丑角”了——当然,关二哥不能算丑角,只能算当了黄忠的“背景布”。道理很简单,不让老黄忠在这里出彩,后来定军山斩夏侯渊时,是不是就显得太突兀了?
关羽斩颜良,黄忠斩夏侯渊,无论在三国正史内,还是《三国演义》中,都是最震撼的战斗。堪称“三国两大个人巅峰之战”,而对历史影响来言,黄忠斩夏侯渊,要远胜于关羽斩颜良的。
因为夏侯渊一死,曹操和刘备的汉中之战,便宣告大局已定。而颜良被斩,却根本没影响官渡之战,只是成全了关羽个人罢了。对这层关系,罗贯中拎得清。所以为了表现黄忠,关二哥就只能屈尊充当背景布,也算是为他无端骂黄忠“老卒”道歉吧!
不过,就在长沙之战中,还出现了一位日后的蜀汉大咖,谁?正是魏延!且跟着就又出现了极其不寻常的一幕:连解释机会都不给,诸葛亮一见魏延就要杀之。理由很滑稽,言称魏延脑后有反骨。这显然不能服众,那么诸葛亮到底为何这样做呢?
其一:魏延坏了“江湖规矩”
三国虽是“降将黄金期”,能自由选择阵营加入,寻常值得辅佐的“主公”。比如,官渡之战中的张郃和高览,还有关羽自己等。但有一条“江湖规矩”却是不能破的。那就是不能杀掉,先前的主公!
比如,下邳之战中,吕布的手下反水,就是趁吕布睡觉时捆上他,夺了他的方天画戟,然后把吕布交给曹操去处置。或是干脆如张郃等,丢弃先前主公,投奔而来。
吕布之所以名声会那么臭,就是因他不但玩反水,还杀了两位主公丁原和董卓。
魏延反水没问题,却不能跟吕布一样,杀自己的主公韩玄。这样一来,他就不等于跟吕布一样了吗?魏延最佳的办法是,救下黄忠后,直接捆了韩玄,交给刘备和诸葛亮来处理。
万一刘备或诸葛亮,想再玩一把“仁义”或另有用途啥的呢?所以,魏延擅杀韩玄,等于一下子把戏给唱绝了。让刘备也好,诸葛亮也罢,都失去了当“主角”的机会。自然诸葛亮就不答应了,那我就拿你魏延唱戏。
因此魏延的所谓反骨,就是指他“坏了江湖规矩”。且通过这件事,也反应出了魏延做事不择手段,不讲规矩,万一哪天他想投奔曹操,再砍了刘备怎么办?须知投降也是技术活,也必须讲究“盗亦有道”。
其二:为魏延最终之死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