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奇闻

探索宇宙深处的语言:引力波通信技术展望

2025-02-22 12:11世界奇闻
这幅示意图展示了两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合并过程,以及它们在螺旋接近时向外辐射的引力波涟漪。(图片来源:LIGO/T. Pyle)

引力波通信的可能性

当2015年天文学家首次探测到理论预言已久的引力波时,这为人类开启了一扇探索宇宙的全新窗口。在此之前,天文学研究完全依赖于各类电磁波谱的观测。

电磁波同样是我们日常通信的主要载体,其中以无线电波应用最广。那么,引力波是否可能成为新型通信媒介?

这一构想虽极具吸引力,但已远超当前技术实现能力。尽管如此,进行此类假设性研究仍具科学价值——毕竟,未来的到来往往比我们预期的更快。

最新研究探讨了这一设想的理论基础及未来应用前景。相关论文《引力通信:基本原理、技术前沿与未来展望》已发表于预印本平台arXiv.org(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存储库),作者为剑桥大学工程系万物互联研究组的王厚天富(Houtianfu Wang)与奥兹古尔·B·阿坎(Ozgur B. Akan)。

引力波能在浩瀚星际距离中保持稳定的信号质量,使其成为超越太阳系任务的理想载体。

——王厚天富 奥兹古尔·B·阿坎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阐释:引力波的发现为天文学与物理学开辟了全新观测维度,为探索宇宙深空与极端天体物理现象提供了独特手段。除推动天文研究外,其作为新型通信范式的潜力亦引发广泛关注。

现有电磁通信存在固有缺陷:信号强度随距离衰减限制覆盖范围;大气扰动导致无线电波散射失真;存在视线传播限制;太阳活动与空间环境干扰显著。

引力波通信(GWC)展现出突破这些瓶颈的潜力: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超远距离传输能量损耗极低,可规避电磁通信(EMC)的散射、畸变与反射问题。更有趣的是,利用自然产生的引力波可大幅降低人工生成所需能量。

作者强调:引力通信(即引力波通信)有望突破传统电磁通信的物理限制,实现极端环境与广袤星域间的可靠信息传输。

引力波艺术概念图(图片来源:NASA)

实现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实验室生成人工引力波(GWs)——这正是当前引力波研究的核心目标。由于引力波强度极弱,仅巨大质量体高速运动方可产生。即便源自数十亿倍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SMBHs)合并事件,其引发的时空涟漪仍需LIGO等超高灵敏度设备方能捕捉。

生成具备可探测强度的引力波是实现该技术的首要前提。

研究人员指出:人工引力波生成是推动引力通信发展的基石,亦是当代技术攻坚的首要挑战。学界已探索多种创新路径,包括机械共振装置、旋转装置、超导材料、粒子束对撞,以及高能激光与电磁场调控技术。

尽管引力波通信已积累丰富理论成果,工程实践仍处起步阶段。论文系统梳理了弥合理论与应用鸿沟所需的关键研究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实验室无法复现黑洞合并级别的引力波事件,但早至1960年(远在引力波被实际探测之前),科学家便已开始思考人工生成引力波的可能性。

OzGrav/Swinburne 一张灵感来源于黑洞与中子星合并事件的艺术作品

最初的尝试采用旋转质量。然而,产生引力波所需的转速难以达到,一部分是因为材料不够结实。科学家也考虑过使用压电晶体、超流体、粒子束、甚至高功率激光器。然而,这些方式仅仅存在于理论之中,由于缺乏合适的材料,无法付诸实践。科学家们认为,有一些实验产生了引力波,但是太微弱了,没办法检测到。

“高频引力波,常常由较小质量或尺寸的物体产生,因此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人工合成。但由于它们幅度过低,现有检测器不够灵敏,因此至今未检测到。”作者这样解释。

因此,我们需要更高级的检测技术,或者使用一些方法,能够利用现有的检测能力,来测出生成的引力波。现有的技术致力于从天文事件中检测引力波。作者认为,“研究应该专注于设计新的检测器,能够检测更大的频率与幅度范围。”

尽管引力波可以规避电磁波通信的诸多问题,它们并不是完美的。由于可以穿越很远的距离,引力波通信在与高密物质、宇宙结构、磁场和星际物质等相互作用时,会面临衰减、相位失真、极化偏移的问题。这不仅会降低信号的质量,也会使解码更加复杂。

本概念图展示了引力波[1]传播过程中所受影响。“信号首先会受到大尺度的影响,如引力和宇宙学频率偏移;其次,信号广范围受宇宙膨胀和弱散射效应影响,继而发生振幅衰减。随后,更多特定局部影响因素致使信号发生极性变化,最终,引力透镜和其它微观尺度现象会诱发信号的相位变化及衰减效应,导致信号局部失真。此外,接收端附近可引入附加噪声。”作者写道。

图片来源:Wang and Akan, 2025

 

为了能对引力波加以利用,我们需要找到相应的调制方法。信号调制在通信过程中至关重要。你可以在所有的汽车收音机上看到“FM”和“AM”的字样。AM代表“幅度调制”,FM代表“频率调制”。而放眼引力波,我们要如何将它调制成有意义的信息呢?

“近期的有关研究中探索了多种方法,包括基于天体物理学现象的幅度调制方法(AM),基于暗物质媒介的频率调制方法(FM),超导材料操纵法和理论性的非度量方法。”作者写道。然而,上述每种方法都承载厚望,却面临着重重阻碍。

正比如我们能够构建出使用暗物质调制引力波信号的理论,却对暗物质为何物一无所知。“涉及到超轻量暗物质(ULDM)[2]的频率调制技术立足于对暗物质的性质和分布特点的不确定假设上。”作者鞭辟入里地指出了一个被有意忽略的事实。

引力波通信似乎遥不可及,然而其中蕴含的巨大希望让科学家们不愿意放弃它。在深空通讯中,电磁波通讯受制于遥远的距离和种种宇宙现象带来的干扰,引力波通讯则能够解决这些阻碍因素。

文章所涉及专有名词及参考篇目

[1]GW:重力波(gravity wave) | 天文学名词 | Astronomical Terms

[2]ULDM:超轻量暗物质|自相互作用超轻暗物质中的动摩擦,arXiv - PHYS - High Energy Physics - Phenomenology - X-MOL

[3]孙光辉,杨圣.引力波多信使天文学研究进展[J].河南科学,2025,43(01):56-66.

[4]倪维斗.空间引力波探测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24,54(07):6-67.

图片显示了GWC(引力波通信)如何在我们的太阳系和星际通讯中得到应用。在星际间的长距离旅程中,传统通信会逐渐消失,而GWC不会。图片来源,Wang和Akan,2025。

 

一种更好的跨越长距离的通讯方式对于深空探测至关重要,而GWC正我们所需要的。

作者写道:“引力波可以在远距离中保持连续的信号质量,这使它适合执行在太阳系之外的任务。”

 

实用引力波通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曾经仅仅是理论的引力波通信,正逐渐转向实际。

 

Wang和Akan在结论中写道:“引力通信,作为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前沿研究方向,正逐渐

从理论探索向实际应用转变。”这种转变将取决于艰苦的工作和未来的突破。

 

这对儿研究员明白,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他们进行更多更辛苦的科研工作。Wang和Akan的论文十分的详尽和全面,并且,他们希望这篇论文将会成为引力通信研究工作的催化剂。

 

Wang和Akan总结道:“尽管一个完整的实用引力波通信系统现在仍难以实现,但是我们旨在利用这份调查研究,来强调开发实用GWC系统的可能性,并促进深入的的研究和创新,尤其是在空间通信的场景中。”

PART 2

空间,包括位置和方向,是一个三维连续区。在经典物理学中,物理空间经常被设想为三个线性维度。现代的物理学家通常将空间和时间放在一起,认为是无线四维连续区的一部分,这个无线四维连续区被称为时空。认识物理宇宙的根本重要性是空间的概念。然而,分歧在哲学家中持续地出现,争议点在于:空间自己本身是否是一个独立存在体,或是独立存在体之间的关系,亦或是概念框架的一部分。

 

在十九和二十世纪,数学家开始检验非欧几里得几何体,在非欧几里得几何体中,空间是弯曲的,而非欧几里得空间的平直的状态。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引力场周围的空间会偏离欧几里得空间。引力场的实验测试证明,非欧几里得几何体为空间形态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模型。

 

 

 

 

 

BY: Evan Gough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更新于:12小时前

猜你喜欢

  • 世界奇闻

    人类为什么要不停地探索宇宙?要是遇到高级文明,人类会灭亡吗?

    家人们,近代科学家发现,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 300 多万年啦。这 300 多万年,从远古到现在,人类变化可大了。一开始,人类像刚出生的小娃娃,只能在地上爬,靠本能找吃的和住的地方。慢慢的,人类学会直立行走,活动范围变大,看得也更远了。现在科技发展太快,人类能在地球上到处跑,还能去深海、上太空,科技很厉害。而..

    2025-02-22
  • 世界奇闻

    探索宇宙奥秘:无尽的未知与惊喜

    嗨,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神秘得让人着迷的宇宙奥秘。宇宙啊,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藏着数不清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你能想象吗?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无数闪烁的星辰,它们有的比我们的太阳还要大上几十倍甚至几百倍。那些遥远的星系,如同巨大的漩涡,吞噬着周围的一切物质,却又孕育出无数新的恒星和行星。而我..

    2025-02-22
  • 世界奇闻

    宇宙探索: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宇宙,这个浩瀚无垠的空间,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类的好奇心。从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肉眼观测星空,到现代利用高科技望远镜和探测器探索宇宙的深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 1. 太阳系的探索太阳系是我们最熟悉的宇宙家园。从水星到海王星,八大行星各具特色。近年来,探测器如“旅行者号”和“新视野号”为我们带来了大..

    2025-02-22
  • 2025年科技速览:从脑机接口到宇宙探索,人类正迈向怎样的未来?

    今天是2025年2月16日,全球科技领域正以惊人的速度推进。从量子物理的突破到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从宇宙深空的探索到生命科学的革新,人类文明的边界不断被刷新。以下是今日头条为您梳理的全球科技热点,带您一窥未来世界的可能面貌。 1. 脑机接口:中国NEO与马斯克Neuralink的“脑力角逐” 2025年,脑机接口(BCI)技术迎..

    2025-02-22
  • 世界奇闻

    关于宇宙的探索

    宇宙,那是一片浩瀚无垠、神秘莫测的广袤空间,它像一座蕴藏着无尽奥秘的宝藏,吸引着人类不断去探索、去追寻。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就对头顶的星空充满了好奇与敬畏。无数神话传说,如中国的嫦娥奔月、西方的阿波罗驾日,都是古人对宇宙的浪漫想象。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愈发坚实。望远镜的发明,让我们能更清..

    2025-02-22
  • 逐梦星辰:探索宇宙的征程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面前,人类渺小如尘埃,却怀揣着无限的勇气与好奇,踏上了探索太空的伟大征程。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追逐,每一步都凝聚着人类对未知的渴望,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从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仰望星空,用神话和传说编织着对宇宙的最初想象。随着科技的进步,望远镜的发明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遥远的天体,开启..

    2025-02-22
  • 天问二号即将发射,宇宙探索新篇章开启,你准备好了吗?

    最近,航天领域又有大动作啦!2 月 20 日,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已成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并且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实施发射。这一消息,无疑让每一个关注航天事业、怀揣宇宙梦想的人心潮澎湃。回首往昔,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脚步。从最初仰望星空的好奇,到如今借助各种先进探测器深入宇宙深处,我们对..

    2025-02-22
  • 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哑巴(Alice)大海深处的隐士

    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多多少少都会有亲人或者朋友,在动物界有群居动物,他们三五成群,互相之间会交流,会嬉戏打闹。但世界上有这么一只孤独的鲸鱼,像哑巴一样,多年来没有一个亲属或朋友,唱歌的时候没有人听见,难过的时候也没有人理睬。她叫Alice,她1989年被发现,从1992年开始被追踪录音。在其他鲸鱼眼里,Alice就像..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