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二号即将发射,宇宙探索新篇章开启,你准备好了吗?
最近,航天领域又有大动作啦!2 月 20 日,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已成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并且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实施发射。这一消息,无疑让每一个关注航天事业、怀揣宇宙梦想的人心潮澎湃。
回首往昔,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脚步。从最初仰望星空的好奇,到如今借助各种先进探测器深入宇宙深处,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在不断拓展。天问一号开启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让我们对火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今,天问二号接棒,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怎能不让人期待?
天问二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它分为主探测器和返回舱两部分。主探测器的主电能供给系统是构造独特的圆形柔性太阳翼 ,好似撑开的大伞,不仅能有效降低探测器软着陆时的触地风险,单个翼面积更是达到了 17 平方米,双翼结构为探测器在漫长的深空旅行中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
此次天问二号肩负着对近地小行星进行采样返回的重任,这将是我国航天领域又一次重大突破。它的探测对象是近地小行星 2016HO3,这颗小行星被称为 “地球准卫星”,稳定运行于地球轨道附近,其公转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接近,保留着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原始信息,是研究太阳系早期物质组成、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的 “活化石”,具有极高科研价值。
天问二号升空后,约一年后到达 2016HO3,伴随飞行一年后择机执行采样任务,使用多臂协作式小天体附着取样机器人机械系统,目标是取得 100 克以上的小行星样品。采样完毕后,将样品交还地球需大半年左右。到地球附近,天问二号会把装有小行星样品的返回舱丢下来,并借助地球引力加速,前往主带彗星 311P 执行探测任务。主带彗星 311P 是运行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天体,具有类似彗星的挥发物活动特征,对其进行探测,有助于了解小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以及演化机制,填补太阳系小天体研究领域的空白。
天问二号探测器运抵发射场,意味着发射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科研人员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各项准备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任务的成败。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只为了让天问二号能够顺利升空,开启这场宇宙冒险。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航天技术的进步不仅仅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更是人类对未知世界不断探索的体现。天问二号的发射,将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宇宙深处的新窗口,让我们有机会看到更多宇宙的奥秘。
那么,天问二号究竟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它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挑战?让我们一起持续关注天问二号的发射和后续动态,共同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高光时刻!你准备好和天问二号一起开启这场宇宙探索之旅了吗?
更新于:1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