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顶峰跌入ICU,抢救的密钥在哪里
从辉煌到濒死,威马只用了8年时间,这8年恰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洗牌的年份,行业齿轮高速轮转,每一分钟都在裂变,没落与雄起不过朝夕,入局与出局只在转瞬,有时你人被甩出来,思维还困在局中,眼下的沈晖便是。
既懂零配件、又懂整车、既懂市场、又懂管理,还有一帮成熟的造车团队追随,这在当年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新能源造车市场,实在是一股清流,哪儿哪儿都写着靠谱。而沈晖也凭借自己的“靠谱”,屡屡给投资者交出高分答卷,自成立以来,威马购资质、造工厂、建经销网络、实现量产交付,动作高效快捷,成就有目共睹。站在2018年EX5量产交付的当口,威马自信还有一份足堪傲视群雄的家底:自建工厂,要知道当时蔚小理三巨头,清一色的只能找代工,无论车型多尊贵,统统都得贴双标。
如此优异的表现,市场当然也乐于给笑脸。EX5入市首年,销量3844台,稳居当年新势力年销榜亚军;2019年,威马单车打天下,以16876台销量再次占据年销榜亚军,并刷新当年新势力单车交付记录。市场的强劲表现,进一步助推资本的热忱,2020年,威马D轮融资单笔融资金额便高达100亿,创中国汽车有史以来单笔融资之最。
其一:踩中行业增长风口,享用时代红利。中国新能源汽车从2010年开始萌芽,熬过4年缓慢生长,2015年迎来转机,这一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飞猛进,较前一年足足增长5倍,从此新能源汽车开启飞沙走石的快进模式,而威马正是在这一年创立。
其三,创始人名片效应,轻松叩开资本大门。沈晖的个人履历使其在资本市场充分受信,资本一笔接一笔地追着投,威马在初创阶段始终“不差钱”。这份“不差钱”保障威马的计划快速落地,产品高效面市,稳稳地赢在起点。
同为汽车,燃油车和电动车拥有完全不一样的内核,燃油车是机械产品,偏向硬件,电动车是电子产品,偏向软件; 燃油车有技术,但重点是产品构架与生产制造,电动车需要制造,但重点是软件研发与产品迭代。
威马成立后的首要大事,便是建工厂,沈晖说没有自己的生产线,他连觉也睡不着,这种想法促使他在企业初创期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到生产线的建设中,而生产这件事,明明可以用代工或合作生产等更轻便的办法解决。思维惯性令他错判方向,他将重头押在生产制造环节,进而忽略了电动造车真正的要点,比如全新的供应链管理,比如新品研究与规划,比如基于产品电气化和智能化的技术研发,这为其后来车辆反复自燃埋下伏笔,也直接导致其车型单一、技术乏力,出新延时、迭代缓慢,最终被甩出赛道。
这就不难理解,在威马产品连番自燃后,企业既不安抚客户,也不内省原因,一句“供应商电芯质量问题”将责任甩出去,然后继续造着易自燃的车。2019年至今,威马自燃事件遍地开花,其间在舆论发酵和政府介入下,他们被迫解决此事,但其解决办法堪称奇葩,他们以中奖升级或到期保养为名,将用户车辆骗至指定地点,对车辆进行私下“锁电”,通过降低车辆使用功能来控制自燃机率。如此无节操行为,自然引爆用户愤怒,用户们联合到一起,动用法律武器,控诉企业劣行,同时喊话所有消费者:谨慎消费,远离威马。
为什么威马汽车会在高歌猛进之中忽然坠落,可见原因总体如下:
1)产品质量问题频出,企业不能解决,失信于受众;
2)以欺诈、隐瞒等手段掩盖产品问题,损伤用户利益,离心于用户;
3)产品缺乏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无力突围;
4)产品迭代缓慢,缺乏实质意义上的新品,错失市场机会和声量;
5)丑闻频暴,企业品牌黑化;
6)工厂产能利用不足,重资产侵占资金,财务雪上加霜;
7)筹资无门,融资渠道受阻,资金链断裂。
看上去条目众多,事实或因或果均导向一个点:卖不动。卖不动的车凭什么撑起企业发展,没销量的企业,拿什么来吸引资金?用燃油车的思维来造电动车,必将在市场碰壁,当你选择漠视用户时,已注定被用户所抛弃。
如今,车主、公众和行业均断定威马再无机会,但沈晖不这么认为,事实在上述事件发生前,沈晖一直在努力寻找能够挽大厦将倾,救威马出水火的白衣骑士,无果之下,不惜抱住比自己更孱弱多倍的开心汽车。沈晖认定威马还有筹码,即两大生产基地、完整造车资质,以及量产化的出品能力。
不可否认,这些都是资产,但是不是资本就很难说,尤其是,沈晖还寄望着这些“资本”能够帮威马起死回生。借此,我们也来细析一下,沈晖手中的“筹码”,究竟价值几何。
威马目前已建成两大生产基地,总投资据称200多亿,年度总产能25万辆。 两工厂产能即便按7成计,年产量亦达17.5万辆,能达到如此量级的销售,放眼全国新势力,屈指可数。这意味着,对于90%的新势力厂家来说,威马庞大的生产基地,仅意味着超高的闲置率和资金占用。高成本、低利用,对于刚冲出起跑线的新势力来说,持有这样的资产无异自寻短见。
完整造车资质,这叫多少尚未获资的车企们垂涎三尺,如今如日中天的吉利汽车,当年为获一纸造车资车,九死一生,足足渡劫4年。威马手持的造车资质,是2017年从黄海和中顺两家公司购得,彼时造车资质还可通过收并购获取,这几年政策频频收紧,如今造车资质只可注销,不可转让。这意味着造车资质的流通性已被阻断,威马汽车的这份资质,要么自用,要么注销,没有第三条路可走,类似威马收购黄海和中顺实现自身造车的案例再不可能发生。
量产化的出品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万事俱备,即投即生产。但生产的目标是什么,是销售,销售的内核是什么,是竞争力。威马好销吗?它历年的销量已经告诉我们,威马有竞争力吗?在其首批量产的2018年,它是有竞争力的。放在2018年的车市,威马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都属突破性创新技术,相当能打,然而时过5年,威马的技术,仍停留在2018年,它已成为汽车智能时代一个落后的标签,仅此一点,就足以把威马抛入万丈深渊。而其频发的自燃,沸沸扬扬的“锁电”,乃至如今大量丑闻,无疑加速了它的覆亡,也剥夺了它离场的最后一点体面。
一切问题的核心,皆在销量,解决问题的密钥,也在销售力,威马的销售力,从何而来?先回答了这个问题,再去寻找救赎它的意义。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