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柔的笔,画最硬的钢,工业之美美在何处?
2024-08-28 10:38机械之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四季第十三集,邀您一同欣赏蔡超创作于1994年的中国画《吊装》。
钢索直崩,链条曲折。水墨营造的工业空间充盈着绝对的力量。挺立的身姿,坚毅的面庞,比机械更强大的是人的坚毅。人与机器的共鸣里,现代工业的冰冷理性转化成理想主义的中国诗意。
1994年,画家蔡超用中国传统笔墨表达现代工业空间的诗意,记录下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最具力量的一瞬。《吊装》成为9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题材的经典之作,看似是在画工人吊装施工的场景,实际更画出了大写的人的力量和精神。
蔡超以用水墨创作工业题材闻名。20世纪70年代末,城市建设如火如荼,30多岁的青年画家蔡超也思考着如何用画笔融入全新时代。
以墨为骨 塑时代力量
蔡超准确抓住了时代的语言——工业。他反复摸索,花费近十年时间,思考如何用水墨为工业建设中的场景寻找合适的艺术语言。《吊装》就是他交给自己的一张答卷。
蔡超不勾人物轮廓,只以墨为骨。浓墨冲水后的渍墨晕染呈现出衣纹轮廓的明暗变化。墨线勾勒细节,丰富人物层次。破墨为骨,线为皮肉,横梁上,不是具体的某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