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影片上映又撤档 这题材敢在14亿人面前造假,可就废了
前几天,这一部历经波折的电影终于上映了。
于是那天肉叔一大早,放弃了温暖的被窝,决定去瞧一瞧这庐山真面目。
为什么这么急?
大概,是因为它是整个春节档唯一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故事发生在三十多年前,年纪大一点的朋友,或许还对此事记忆犹新。
而“真”,是一部电影的天然加分项。
这样的题材,敢造半点假,就废了。
没错,《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正如片名。
电影讲的是中国乒乓,准确的是中国男乒的故事。
众所周知,乒乓球,作为中国国球,在国内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当今的国际乒坛,更是到了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
即便对乒乓一无所知的人,也一定在网上听过这样的段子:
记者问运动员:这次得了世界冠军有什么感想吗?
国乒队员:还是要继续努力的,争取明年拿个全国冠军。
又或者这样:
别的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教练会给他们指导技巧,指出不足。
而我们的教练:醒醒啊!这是奥运会!
无敌是多么寂寞,国乒出场自带威风凛凛的bgm。
但你以为《中国乒乓》要讲的是我们早已看惯的国乒所向披靡的故事吗?
不。
它反其道而行之,取材自90年代初国乒男队低谷时期的故事。
世界乒坛群雄并起,而到了90年代,瑞典男乒登上顶峰,中国男乒被甩在身后,一蹶不振。
也就是说,你将会在这部影片里看到并不风光的国乒——那是中国男乒最不济的至暗时刻。
这是《中国乒乓》最特别的一点。
在国乒的发展历程中,大多数观众和球迷都已经看到过太多成功。
讲起来有点凡尔赛。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那段短暂的失败,其实更值得我们去审视,去反思。
《中国乒乓》特别就特别在这——它愿意花大量的笔墨,尽可能地还原那个失利的阶段。
面对一蹶不振的颓势,正在意大利教的戴敏佳(邓超 饰)临危受命,回国救场。
戴指导回国后,大刀阔斧革新队内风气。
在总教练竞选现场,化身“戴大炮”向领导放话:
两年,不需要十年,也不是过渡
我相信我们两年后能夺回斯韦思林杯
(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奖杯)
然而,他为此组建出来的这支队伍,完全出乎意料。
负伤主力白民和,失意老将黄昭,双眼千度近视的削球手,还有一对缺乏大赛经验的双子星。
就像教练组里也有人质疑:
伤的伤瞎的瞎
老的老小的小
一队残兵弱旅,无人看好。
这是戏剧夸张?
别怀疑,这群人全都有真实原型打底。
铁腕少将戴敏佳,则是前国手蔡振华。
而他所挑选出来的这个“失意者联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的绝技。
白民和的原型是马***,擅长横板弧圈结合快攻。
黄昭的原型王涛则擅长近台快攻,反手生胶的打法。
近视眼的削球手是丁松,抢攻很凶,使用远台防守,战术消耗对手。
那对双子新星,现在的年轻观众应该更熟悉——是孔令辉和刘国梁。
但甭管他们后来如何叱咤国际乒坛,在那个当下,他们也不过是无人知晓的无名小卒。
重新夺回斯韦思林杯,似乎是一个天方夜谭。
当时就曾有人断言:
“中国男队要想重新站起来,最起码需要十年以上。”
没有人相信他们能重回巅峰,更没有人看好他们能拿回那份荣誉。
甚至,他们还要面对无穷无尽的误解和质疑。
一次比赛的失利,顶着压力而来的戴指导被认为是“罪人”。
在一些片面的新闻被报道出来后,相关调查人员找上门来。
质问戴指导的工作情况:
参与国家队名单讨论你定的多少?历次比赛主力是怎么确定的?不会是……连赛前计划都没有吧?
甚至还阴阳怪气他的日常作风:
发型、名牌西装、金项链,这主教练的生活,别这么奢侈……
可奢侈的背后是什么?
有一组很鲜明的对比。
蔡指导当初作为公派教练前往意大利担任总教练,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就让意大利乒乓球队晋升到世乒赛团体第七名。
他在意大利乒乓球界被称为“乒乓教父”,可见风光无限。
可当有人劝他继续留在意大利任教,薪酬不用担心,绝对是回国任教的几倍。
他还是拒绝了。
所以回到国内的他,又是如何“奢侈”?
日常训练任务亲力亲为之余,他还得去陪大老板们应酬喝酒,说服他们给队内引进先进设备以资金帮助。
平常呢?在家吃不上几顿饭,还落下严重的腰伤。
当听到调查人员嘲讽“别这么奢侈”的时候,妻子在旁边听到都忍不住回怼:
嵊州榨面,要不两位一块吧
正好看看我们家到底有多奢侈
是的。
影片没有一味地追求严肃性,而忽略了人味。
为了真实还原这段历史,除了刻画教练的细腻,如何真实那群令人不省心的队员也同样重要。
训练又苦又累,运动员们聚在宿舍,搞点什么娱乐活动?
抽烟喝酒不在话下,还有人偷偷在被子里藏了一副麻将。
甚至他们还想要偷溜出去歌舞厅放松放松。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运动员们这点小把戏,全是人总教练玩剩下的。
这些在枯燥的训练生活里所展现出的心情躁动,影片也没有回避,都一一还原到位。
我们都知道,竞技体育很残忍。
不仅在于生理上的伤痛,更要承受随时被淘汰的心理压力。
影片中有个角色,是无数没有名字的运动员的缩影。
没有被选上的愤愤不平,没忍住心中怒气的他和队友打架,结果被开除。
他放弃了。
在离开运动场的路上,他说了一句让人心疼的话:
当垫脚石的命,有意义吗?
之所以说《中国乒乓》真实,不仅在于它对于事件的还原度高,更在于它不会刻意回避运动员的这些真实的负面情绪。
于是。
片中有一幕,负伤的主力选手白民和犯了错,当时正准备出国进行新一轮的团体赛,但戴敏佳对此的处理方式雷厉风行,直接将其遣返回天津队。
临走前,白民和还不敢相信自己的师父会这么狠心,他憋着一口气,赌气地对戴指导说了句:
没有我,你拿什么打欧洲
他还是被送回去了。
然而,在国乒全体出发的同时,白民和拿着师母偷偷带给他的“信”赶到出发地。
其实那是一封检讨书,意思是让他好好认错,争取早日归队。
他也意会到,连忙赶往队伍出发地,刚好赶上队友们准备出发。他当场向所有人做了一场自我检讨。
这段并非为了引发剧情冲突而刻意安排的桥段,确实真有其事。
当时,马***(白民和的原型)因违反纪律被蔡振华批评,年轻气盛的马***也不太服,大发脾气。作为总教练的蔡振华当即决定将其送回天津队训练,并且取消其参赛资格。
但蔡振华私下还是请人给马***做思想工作,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队内做了自我检讨。
这些都是真实存在过的有血有肉的运动员们。
在体育竞技片中,我们太常看到一个正面积极的运动员,他们那些压抑已久的躁动和冲动,都被藏在背面,不轻易示人。
但《中国乒乓》真实地释放了一切。
我们既看到了他们的血性,也看到了他们鲜于外露的复杂情绪。
于是电影的最后。
1995年5月,第43届世乒赛在天津举行。
这场众所周知的,来之不易的胜利,它所引发的骄傲才更让人感同身受。
而影片呢,也没有节外生枝。
它1:1地复刻了当时的决赛现场。
马***一单,王涛二单,还有派出了当时“雪藏”已久的削球手丁松作为三单。
前四局双方2:2打成平手,事先丢掉一局的王涛将重新出战决胜局。
背水一战的王涛调整好状态,最终2:0收割比赛,助力国乒男队完成了那个所有人都不相信会实现的狂言。
重新夺回斯韦思林杯。
这场在家门口的翻身仗,打得漂亮。
这群被踩到谷底的失意者,完成绝地反击的逆袭。
记得这场比赛结束的瞬间,让人动容。
在胜利拿下比赛的那刻,激动的王涛瘫倒在地,压抑已久的队友们也破防了,全部冲上去,叠罗汉似地趴在王涛身上,一群大老爷们喜极而泣。
回头看。
这些曾经的失利,是可贵的。
它是这样无数热爱乒乓的运动员们多年努力结下的果。
肉叔尤其记得戴敏佳的那一句话:
他们也许练过一千次
但咱们练过一万次
竞技场上没有捷径。
它需要强大的毅力以及让人无法想象的汗水和泪水。
当下的国乒之所以常年立于不败之地,不是因为每个人都天赋异禀,不是因为有什么不传之秘,而是一代代的球员们,为了一个不变的目标,日夜奋斗的真实映照。
而同样,我们自己的人生呢?
或许比不上运动员们超高强度的拼搏与努力。
但道理,何尝不也是如此。
本日打工人:王家卫生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