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去朝鲜旅游(南昌朝鲜族)
头顶瓦罐的是朝鲜族的风俗.
头顶搬运是朝鲜妇女的一种劳动习惯。她们从小就学习用头顶东西的能力,长大成人后,便都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能。不论是水罐、粮袋、包袱,还是其它的什么东西,她们都不用肩挑、背背或手提,而是放在头上顶着。
顶东西时,先在头上放好一个垫圈,垫圈是用毛巾或布做成的,轻松柔软,防止硬东西直接与头部接触,磨坏头部。另外,这种垫圈还有固定物体的作用,使物体不容易从头上掉下来。她们在用头顶东西时,一般都不用手扶着,东西稳稳地放在头上,快速行走,也不摇晃。特别是顶水灌更叫人佩服。水灌顶在头上,行走轻盈,竟会滴水不洒,像杂技演员一样。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运输工具不断改进、如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畜力车、拖拉机、汽车已经成为较常用的运输工具,所以朝鲜族妇女用头顶搬运重物的现象在逐渐减少,这种劳动方式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变为古代了。2. 南昌朝鲜族饭店
南昌总人口47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9.9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214.52万人,其中非农业166.8万人。共有37个民族,即汉族、回族、满族、壮族、苗族、畲族、藏族、蒙古族、圠家族、侗族、瑶族、俄罗斯族、布依族、彝族、朝鲜族、维吾尔族、门巴族、独龙族、基洛族、东乡族、仫佬族、拠祜族、白族、佤族、哈尼族、傣族、黠族、傈僳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景颇族、土族、锡伯族、毛南族、羌族、京族。汉族人口占99.82%。
现今南昌市下辖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4个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5个区,以及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红谷滩新区、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英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29个街道、47个镇、33个乡,499个居委会、1141个村委会;其中市辖区共有29个街道、10个镇、2个乡,389个居委会、167个村委会。市人民政府驻红谷滩新区。
南昌市辖区土地面积617平方公里,有29个街道办事处,14个乡镇,人口214.5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6.79万人,占全市人口的35.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7亿元,占全市15.7%。市辖县土地面积6785平方公里,有66个乡镇,2005年人口260.6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54.9%;农业人口207.5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81.3%。2005年生产总值314.95亿元,占全市3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44亿元,占全市16.2%。
3. 南京朝鲜族根据六普数据显示,南京市共有55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76%,少数民族约9.92万人。其中回族7万余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0%以上,其他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苗族、壮族、朝鲜族、土家族、维吾尔族、布依族、彝族。
4. 江西有朝鲜族吗?江西省共有54个少数民族的人士居住,畲族和瑶族为世居少数民族。江西的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畲族、瑶族和回族,另外还有苗族、侗族、土家族、布依族、壮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
少数民族中畲族聚居,重要分布在铅山太源畲族乡和贵溪樟坪畲族乡,以及永丰县、吉安县、兴国县、武宁县、德安县、资溪县、宜黄县、乐安县等市县的30多个畲族乡村;瑶族部分聚居,如全南瑶山、喇叭山等;其他各少数民族均为散居性质
5. 南昌朝鲜族饭沈(Shěn)姓
沈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十九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七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6%左右。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十四位。
姓氏起源
源流一:源于嬴姓,出自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左传·昭公元年》、《姓氏考略》等记载,少昊金天氏的裔孙中有台骀氏(台胎氏),台骀氏之后建立了古沈国。古沈国于夏、商时期,一直在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汾河流域一带活动。到西周初期,古沈国之地被初建的晋国霸占,第二任晋国君主姬燮父干脆吞并了古沈国,其台骀氏遗族即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沈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是为汾阳沈氏。该支沈氏正确读音作shěn(ㄕㄣˇ)
源流二: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第十个儿子姬季载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记载,沈氏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王朝初期,在周武王姬发逝世后,年幼的周成王姬诵即位,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旦摄政。当时三监不服,与商纣王之子武庚勾结,联合了东夷族反叛,三年后被周公旦所灭。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姬季载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王朝的大司空,后周成王将叔父姬季载封于沈地,建沈国,故址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一带。传说姬季载的耳朵特别大,因此沈国又名聃国、冉国,子爵,其嫡系后代世袭沈国之君,称“沈子”。两周时期,“聃”又写作“冉”,与“沈”读音相同,因此聃季载又称冉季载、沈季载。在史籍《水经·汝水注》中记载:“汝水又东南,左会意水……又东经平舆县故城南,为意水县,旧沈国也,有沈亭。”沈国在春秋时期位卑势弱,在强国争霸中左右为难,苦不堪言。因其国境靠近强楚,故多依附之,因而屡遭中原诸国的讨伐。周襄王姬郑二十八年(公元前624年),晋、鲁、宋、陈、卫、郑等诸侯国联合讨伐沈国,使之从此一厥不振。沈国当作楚国的同盟国,曾在后来的周灵王姬泄心十四年(楚康王芈昭二年,公元前558年)、周景王姬贵八年(楚灵王芈围四年,公元前537年)两次随楚伐吴。到了周敬王姬丐元年(吴王僚八年,公元前519年),沈子逞在楚国怂恿下出兵伐吴国,结果大败,自己也成了吴王僚(姬诸樊)庭下的俘虏。据史籍《左传·定公四年》中的记载,到了周敬王十四年(晋定公姬午六年,蔡悼侯姬东国十六年,公元前506年),晋定公召集诸侯会盟于召陵(今河南郾城)。由于此次盟会重要是针对楚国的,因此当时亲楚的沈国君主沈子嘉拒不参加会议。晋定公大怒,就指使蔡悼侯出兵,一举伐灭了沈国,并将沈子嘉押回蔡国杀害。沈国灭亡之后,姬季载的裔孙姬逞逃奔楚国,其后裔子孙多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沈氏,亦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季氏、聃氏、冉氏等,世代相传至今。其中的沈氏史称正宗,战国后期重要在叶邑(今河南叶县)生息繁衍。该支沈氏正确读音作dān(ㄉㄢ),今音读作shěn(ㄕㄣˇ)亦可,是为叶邑沈氏。沈氏族人大多尊奉冉季载(姬季载、聃季载、沈季载)为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