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开江鱼哪里最好吃
东北的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封尘鲜香,开江有鱼”。
每年清明前后,暖风拂过北国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松花江的冰层也逐渐融化了,在江面上形成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冰排,浩浩荡荡顺流而下,开江了!
“冰开后,无贵贱大小,以捕鱼为乐,或钓、或网、或以叉,每出必车载而归”(柳边纪略)。另外,冰凌破尽,春满江面的时候,旧时哈尔滨的渔民也开始启封空闲了四、五个月的渔船,驶入松花江上,开始新的一年辛苦的捕鱼作业。
北方冬季长,鱼在冰下很少进食,体内的脂肪已消失殆尽,肠胃及鳃中废物也都排空,再加上江水冬季污染较少,此时捕到的鱼肉质紧密,较之夏秋味美得多。
松花江虽然盛产“三花五罗”等名贵鱼种,鲤鱼、鲫鱼、狗鱼、鲶鱼......但是在开江过后的半月间打捞捕获的江鱼才被称之为开江鱼,待这二十几天过去,春气入水,鱼儿开始化育、觅食,吸收物华同时也吸收了浊气,就再没有了之前的鲜美。
此时吃鱼只需将鱼鳃剔除,鱼鳞刮掉,鱼肚中并无一丝浊物都可食用。如能这个时节品上一顿美味的开江鱼那份鲜美会在唇齿间存留许久。
哈尔滨最古朴的烹调鱼类的菜品当属“江水炖江鱼”,无论是三花(季花、鳌花、鳊花),还是胖头、鲤鱼,去鳞开膛,拾掇干净,不煎不炸,直接放入大锅中,仅以葱姜、盐面调味,加江水,添柴火清炖。待到汤色奶白浓稠,鱼香四溢,即可大快朵颐。这种古老的烹饪方式仰赖松花江上游水质富含矿物质,自带甘甜的特性,借温度的力量,把鱼肉的鲜香萃取到汤水中。
菜式虽看起来缺乏美感,但吃到嘴里则会让食客由衷赞许汤鲜味美,并久久难于忘怀。只可惜在江水污染日益加剧后,除非在一些水质优异的沙底水库才敢用此法烹饪,于哈尔滨城区,早已彻底绝迹。
曾经和朋友吃过“江水炖江鱼”。江边就地搭灶。用干柴将铁锅中的江水烧沸,手拿起一条鱼,用右手的大拇指甲戗着鱼鳞三下两下便把一条鱼的鳞全部刮干净。然后,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和二拇指在鱼的腹部一拧,鱼的下水和鱼鳃便全部摘除,顺手将收拾好的鱼过水一洗便扔进锅里。那鱼进锅后,还在不停地翻动着身子,搅得锅里的鱼汤向外乱溅。
待汤汁略微收一些时,打开锅盖一阵鱼肉的鲜香味便带着湿润润的蒸汽扑面而来,还未尝鱼,光闻这鲜香味就够喝上一壶的!
此时,再配上几道农家的山野菜,看着就让人食欲大振。轻轻夹起一块鱼肉送入口中,白嫩细滑,一股鲜香植入喉咙,生津止渴,沁人入肺。再细细的品上一口鱼汤,那种留存于唇齿间的鲜美胜过香浓的红酒,缠人思绪,绕人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