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志丨被人遗忘的“寂静浩劫”:这个国家,正面临全球最大饥饿危机!
到今天(4月15日),苏丹武装冲突延宕已整两年。
苏丹,这个毗邻红海、位于尼罗河中上游的东北非国家,其国土面积居非洲第三,但受各种内外因素困扰,长期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是联合国公布的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之间爆发武装冲突。两年间,持续的战乱已造成约2.97万人丧生,超过1285万人流离失所,246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
可在国际舞台上,这场人道主义危机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公众视野中的存在感更是十分薄弱。苏丹人民在黑暗中苦苦挣扎,他们期盼的“和平的曙光”何时才能到来?
正面临世界上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之一
苏丹人的家只在梦里
2023年4月至今,持续两年的战火严重破坏了苏丹的道路、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全国60%的地区水电供应短缺,工农业体系遭遇毁灭性打击,公共服务几近崩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24年苏丹国内生产总值在前一年缩水40%的基础上进一步萎缩20.3%。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今年1月发布报告称,由于冲突持续升级和人道主义准入受限,苏丹正面临世界上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之一,2025年需要人道主义援助的人口达3040万,占总人口的64%,其中约1600万是未成年人。
近半年来,苏丹武装部队在首都和中、西部地区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手中夺回大片失地,似乎让人们看到了一丝曙光。有背井离乡者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但等待他们的,却是早已面目全非的家园。
娜瓦勒每天都在废墟中翻找,期待能重新拼凑记忆中家的模样。“家庭相册、雕花衣柜、孩子的玩具与书包……一切都消失了。”她仅寻得一张自己与丈夫的破损合影。
冲突刚一爆发,娜瓦勒的丈夫就失踪了。通过照片,两年来一家人第一次“看到”他。“我们很想他,怀念那个温暖的家,希望他还活着。”
娜瓦勒家往东约一公里,瘦弱的老人奥马尔正守在破败且空无一物的家里,等待已逃往埃及的孙子归来。
不久前,带着唯一一条破毯子,老人从尼罗州首府附近的避难中心返回了尚巴特区的家中。但整个区水电全无,老人只能拖着年迈的身躯,从慈善机构领取救济粮,再到一公里外去打水,四处拾柴生火做饭。
可有勇气返乡者不过是少数,更多无家可归者只能在异乡朝着家的方向哀叹。阿里·穆斯塔法就是其中之一。逃难来尼罗州的他带着3个孩子与另一家人挤在避难中心的一顶帐篷里。小儿子时常问:“妈妈去哪儿了?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穆斯塔法只能敷衍,生活的苦不堪言让他哀叹,“我也想回,可曾经那个温暖的家,早就没了”。
700多个日夜里,苏丹的土地上上演着太多生离死别:有因儿子外出买大饼被炸身亡而悔恨得捶胸顿足的父亲;有因一次爆炸夺走4名亲人而眼神变得空洞迷茫的少年;有在逃难途中与孩子走散、绝望地哭喊着四处寻找的母亲……回家的执念,只能在梦里幻想。
苏丹近一半人口面临严重饥饿
今年5月饥荒将进一步加剧
苏丹曾是非洲和中东地区的重要农业生产国,如今却深陷饥饿危机。冲突重创苏丹农业基础设施,大量耕地荒废,粮食价格飙升。2024年苏丹整体粮价比上一年增长了60%,进入2025年后涨势未止,今年1月苏丹一揽子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2%。
索拉·艾尔达一家五口生活在苏丹西部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的扎姆扎姆难民营,这里是苏丹最大的难民营之一。据人民日报今年1月中旬报道,这里超50万流离失所者,已经有3个月每天仅能吃上一顿饭。
“能领到的粮食太少了,我和丈夫、孩子每天都在树丛里找东西吃。”艾尔达找到的是一两种植物的根茎和一些小昆虫。把这些东西晒干后混合到救济粮中充饥,已成为难民们的普遍做法。
据报道,仅扎姆扎姆难民营每月就需要大约100辆卡车的物资来维持食物消耗。但持续动荡的局势也极大限制了国际援助的到来。在扎姆扎姆难民营服务的志愿者阿布卡尔·萨菲表示:“我们被围困,情况变得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在扎姆扎姆和邻近的法希尔市,流离失所者得不到哪怕一天的口粮。”
据新华社报道,自去年5月被围困后,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已变成了人间炼狱。
身为5个孩子母亲的哈利玛·亚当也生活在这里。为了活下去,她带着孩子们蜷缩在断壁残垣下、黑暗狭小的地窖里,有时一躲就是几天。哈利玛满心忧惧,“孩子们严重营养不良,我好怕会失去他们。”
而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数据,两年的战争已使苏丹有5个地区陷入饥荒,还有22个地区面临饥荒风险,近一半人口(约2460万人)面临严重饥饿,约63.8万人面临灾难性饥饿,为全球最高。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三分之一的儿童严重营养不良,超过了饥荒的界限。
世界粮食计划署今年2月表示,苏丹正面临“有史以来全球最大、最严重的饥饿危机”,预计今年5月青黄不接之际,饥荒将进一步加剧。
被人“遗忘”的苏丹
如同一个火药桶,正处于爆炸边缘
苏丹深陷的不仅仅是世界上最大的饥荒灾难,还有当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流离失所危机。
根据国际移民组织最新数据,苏丹武装冲突造成近1300万人流离失所,加上冲突前已有的约270万流离失所者,苏丹流离失所者总数已超过1500万,占总人口的30%,其中超过一半是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
而在流离失所人口中,约390万人越境进入埃及、乍得、南苏丹等邻国避难,进一步扩大了苏丹冲突外溢的风险。联合国难民署预测,今年还将有约100万苏丹难民逃往周边邻国。
饥肠辘辘、无家可归的苏丹人,更面临着疾病肆虐。由于苏丹卫生系统在战火中几近瘫痪,传染病监测和防控系统的失效以及流离失所者的大规模流动,疟疾、霍乱、登革热、麻疹等传染病在苏丹大范围传播。去年7月,苏丹暴发自冲突开始以来的第二轮霍乱疫情,目前已蔓延至全国12个州的88个地区,累计报告感染病例近6万例,超1500人死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苏丹全国有约2030万人亟需紧急卫生援助。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更是触目惊心——每10万名产妇中有295人死亡,每1000名新生儿中有51人夭折。
冲突还导致苏丹约90%的学校关闭,几乎整整一代人、近1700万儿童失学。超过1000万儿童身处冲突前线五公里范围以内,面临枪击、炮击和其他致命暴力威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警告称,冲突让苏丹“一代人的未来和梦想岌岌可危”。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沃尔克·图尔克更是在今年2月发出紧急警告:“苏丹如同一个火药桶,正处于全面爆炸的边缘!”
可即使苏丹正面临如此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在国际舞台和公众视野中,这场“浩劫”却几近于“寂静无声”,存在感更是愈发薄弱:媒体报道寥寥无几,人道援助远远不足,外交努力停滞不前……当全球目光聚焦于别处,苏丹人民仍在黑暗中苦苦挣扎。两周年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生存倒计时的开始,每个黎明,他们都在企盼和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