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空经济什么最关键?吕本富:逆向创新找商业闭环,最重要是解决应用场景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 广州报道
4月8日,以“科技赋能湾区,聚势领航新程”为主题的“读懂中国”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湾区科技创新对话在广州·鹏瑞1号湾颂艺术中心举行。
活动期间,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数字产业研究院院长吕本富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空经济是当前的新质生产力,大湾区有最好的制造业、最多的人群、经济也比较发达,是发展低空经济最好的沃土。
不过,吕本富认为,低空经济涉及诸多领域,包括技术、安全、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问题,比如CBD与郊区的基础设施显然不同,基准不一样,决定了运营规则也不同,因此从技术设备、运行规则、基础设施到运营模式,低空经济面临的挑战还很大。
吕本富表示,对不同的场景要有不同的产品设备,现在虽然许多厂商在做不同的飞行器产品,包括eVTOL、飞行汽车以及其他各种无人机产品,但未来主流的经营模式现在还没有固定。
“低空经济现在的运营模式无非两种,一是提供情绪价值的运营模式,比如到空中玩一圈收费,或者炫耀一下,但这种模式不能做成大产业,达不到万亿级产能的想象。二是to B、to G的服务模式,比如在农业、救援等场景上运营,由企业或政府买单,但也不可持续。所以必须找到商业闭环,找到能靠市场推动的模式才行。”吕本富认为,低空经济现在有许多政策支持,但如果一直形成不了商业闭环,依然没有价值,必须要寻找到能在商业上形成闭环的模式,这是所有企业和创业者马上要干的事情。
“任何一个技术,不是这个技术有多好,也不是这个技术有多先进,最主要的是要找到适合技术的场景。”吕本富认为,低空经济的商业闭环要逆向创新,根据场景来决定规则,根据规则来修基础设施,根据基础设施再匹配相应的产品。
“低空经济最重要的是解决场景。比如在广州上班通勤时间一个半小时,要提供有低峰期的方案,让每个人的通勤时间减少半小时,这就是场景。根据这样的场景,找相应的运营模式、基础设施、运营规则,再反过来匹配相应的运营产品,这是合适的。现在的飞行汽车,市场吹风价一百多万元,但解决不了老百姓的日常通勤问题,未来低空飞行的出行价格最多比日常通勤出行方式价格贵20%以内较为合适。这就叫寻找商业闭环的逆向创新。”吕本富认为,“在时间相应缩短的情况下,价格略微贵一些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超过30%以后,老百姓难以接受。比如节省20分钟通勤时间,价格贵10%,大家是可以接受的。”
吕本富认为,广东不缺乏敢于创新创业的年轻人,尤其是广州,积累的人才资源也很多。未来十年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就在于要撒科技创新产业的“种子”,低空经济正是这样的“种子”。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