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暴富的时代已结束
来源:真叫卢俊,已获授权转载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实施大力度的救市措施,全国几乎所有城市的房价都出现了大幅度上涨
2010年的国务院发布了“新国十条”,首次提出了在房屋领域实行限购,这是在结束多年短缺经济之后,中国人再次听到了久违的“限购”一词
在新中国的前30年里,从粮食到猪肉,从肥皂到火柴,几乎所有商品都限制供应,但那是在计划经济下应对商品供应短缺的唯一办法
2010年到2018年,从北京到其他一线城市,再到省会城市,共有26个省市都在不同程度的执行着限购政策
通过对购房资格的限定和购房数量进行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看,确实对炒房客起到了很大程度的压制作用
这个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迸发出另一种想法,如果我活在古代,又富甲三千里的话,是不是想买几套就能买几套了
很遗憾,这不太可能
因为哪怕是在古代,对于买房甚至卖房,也是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的
01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建国后不久,吕后当政
当时朝廷颁布了一项房屋购买的规定:欲益买宅,不比其宅,勿许(《二年律令·户律》)
你如果仔细捋一下思路,会发现要达到这样的条件其实挺难的
一人想买房子而刚好邻居又想卖房的概率肯定是很低的,同时邻居卖了房总得再买一处吧,那还是只能买他的隔壁
这样的限购政策,买与卖是卡壳的,无法进行有效的联动,相当于变相锁死了整个住房市场的买卖
也正因为如此,整个西汉初年的住房交易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
大家可能就会感到很奇怪,怎么会有这样的政策
如此“限购”,其原因根本不是因为当时的房价高,而是方便加强政府对社会的管理
一是朝廷不希望土地兼并,因为兼并带来的利益冲突可能会带来社会不稳;二是有利于政府的管理和收税
西汉初年的人口与财产普查,实行的是“手实”和“举发“,通过这两种方式确权以后进行征税
“手实”就是家里有多少人、有多少房产,是你自己报,这样最方便,但很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这种全靠自觉的方式大家会为了少缴税而故意少报
没关系,还有第二种方式,就是“举发”,朝廷鼓励邻居检举揭发,如果情况属实,则没收当事人全部财产,然后一半家产充公,另一半家产用来奖励给揭发你的邻居(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下这种奖励机制是多么的夸张)
当然,要做到互相监督、举报的前提就是邻居要对你的财产了如指掌
通过对房屋的购买限制,就限制了人口的流动性,就能确保你跟你的邻居相依而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样的话,邻居之间其实相当于是没有多少可以隐藏的秘密的,也便于检举,更有利于朝廷加强管理
这史上最奇葩的房产限购背后,体现出的是当时社会管理水平的低下
02
到了唐朝,购房政策和汉朝相比,就宽松了很多,买房不一定非要买邻居的房子,但还是有限制
唐律规定:天下诸郡,应有田宅产业,先已亲邻买卖(《唐会要》卷85)
唐朝做出这样的规定,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在唐朝,同宗同族的亲戚朋友基本都是聚居在一起的,多少有点利益纠葛,很容易出现财产之间的纠纷,这么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出现不动产纠纷,减少房产诉讼,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03
接下来重点说一下宋朝
因为宋朝的经济化程度在古代是最高的,房地产市场也是比较火热的
特别是在北宋后期,作为首都的汴京,也就是现如今的河南开封,商业、服务性行业十分繁荣发达,从事农业的人口占比极低
第三产业特别的发达,人口超过了150万,如果折算成人口密度,可能比现在的纽约、伦敦这样的大城市都要高
人口聚集,服务业发达,城市建面好,城市化程度高,导致的结果就是核心城市的房价涨的特别的厉害
北宋的房子有多贵呢,我们来举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