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十位大将,军事能力最强的是粟裕,那么地位最高的是谁呢?
都知道在1955年,元帅军衔是最高的,从新中国成立到至今,也就十人获得了元帅头衔。其次是大将军衔,从1955年到至今,也是十位将领获得了元帅军衔。他们分别是:无冕之帅粟裕,虎将徐海东,第六大名将陈赓,全能之将黄克诚,政工大将谭政,海军大将肖劲光,公安大将罗瑞卿,享受元帅待遇的张云逸,红四方面军的一面旗帜王树声,装甲大将许光达。
共和国的十位开国大将,对中国的***事业都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同时他们还是军队改革建设的骨干力量。
大将黄克诚曾任职总后勤部部长,领导,主抓,后勤改革建设事业。
大将萧劲光是任期时间最久的海军司令员,在海军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将许光达是装甲兵的司令员。要知道,装甲兵是陆军最重要的兵种之一,被誉为是陆战之虎,铁马雄师。由此可见,大将许光达也是军队建设的骨干力量。
大将之首粟裕被誉为是无冕之帅,同时也是个人军事能力最强的开国大将。
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是消灭***军事集团的骨干力量,曾任职华东野战军的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的副司令员。在这期间,指挥华东野战军消灭了大批敌军有生力量,同时创造了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等战役。
由于粟裕将军在解放时期,指挥的经典之战,消灭的敌军数量,也让他成为这场战役中最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名将。作为我军五大名将之一的林总,在东北战场上曾这样评价粟裕:尽打神仙仗。

在淮海战役胜利后,伟大的***说粟裕同志立第一功。
要知道,淮海战役是解放时期,规模及影响较大的一场大战,它的成败,直接影响解放战争的进度。
足以可见,大将粟裕为中国的***事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粟裕任职总参谋长。 不过,在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他受到了牵连,就此退居二线。
大将罗瑞卿在新中国成立后,组建公安大军,维持社会治安,打击渗透的特务分子,负责京师重地的防御安全。

在此之后,罗瑞卿又陆续兼任中央***处***,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罗瑞卿能够一人身兼多职,这也说明他的工作能力强,得到上级的信任与器重。
与此同时,大将罗瑞卿还是唯一一位任职副总理的开国大将。这也再一次说明了,他在建国后担任的职位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地位最高的一位开国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