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花几千年培育出的“土狗”:为啥没人愿意养了?
不知道多少人的记忆中有一段关于“小黄”的故事呢?
在以前的农村,黄色皮毛的狗狗是非常常见的,它们通常都不娇生惯养,是看家护院的能手,同时还能与村里的孩童玩成一片。
很多人喜欢称这些狗狗为“土狗”,但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农村土狗其实是习性、栖息地非常明确的、中国特有的犬种,而且非常古老。
早在数千年前,古代中国人就带着它们到处迁徙,直到分布整个中国。
在我们加速城市化的同时,土狗似乎越来越不受欢迎,不受待见,甚至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它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土狗在中国分布十分广泛,皮毛也不一定总是黄色的,有时候也可以以“小黑”、“小白”、“小灰”等形象出现。
估计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土狗就是“串串狗”,谈不上啥犬种或者血统。
其实我们有这种印象也并不是我们的问题,这正是这个犬种最可悲的地方,因为它根本就没有真正符合自己的名字。
在中国的不同地方,土狗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北方人喜欢叫它柴狗,而江浙一带更喜欢叫它们草狗。
大约2006年前后,一些宠物保护协会给它取了一个较为文艺的名字——中华田园犬。
从古至今,这个犬种既可以充当猎犬(一般田园犬就是描述这种),也可以只是看家护院,还可以当作肉狗,所以许多人认为“中华田园犬”这个名字是自欺欺人,我们后文还是继续称之为土狗吧。
总体来说,中国土狗有三大品系,分别是北方品系、江浙品系和两广品系,不同品系的外形会略有不同,但是却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比如它们都保留了嘴短、额平等狼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证明了它们是非常古老的犬种。
现在的一些证据显示,它们源于东南亚的狼群,亚洲,甚至全世界的犬种可能都来自于这些狼群[1](不过现在也有学者认为家狗的驯化发生了两次,东南亚只是其中一次),但是很少有犬种像中国土狗那样依然保留了许多狼的特征。
中国土狗其实很强大
虽然在中国分布广泛,但是土狗只在低海拔地区被驯养,这意味着它们是中国农耕背景下的产物。
经过数千年的驯化,现在留下来的这些土狗,算得上是最适合中国农耕社会的犬种了。
它们可以像宠物狗一样卖萌,和人类打成一片,但却不娇气,不用特别精心照顾也能健康成长。
土狗能够保持这么多优点和我们长期的驯化有关系,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
土狗不像其它宠物狗那样遭受了严重的犬类血统祸害,所以保留了狼的优势,而且还因为驯化的时间足够长,让它们变得非常适合与人类共同生存。
现在宠物市场里最受欢迎的宠物犬,许多都是来自欧美国家,欧洲人有很强的血统观念——看看哈布斯堡家族的“鞋拔子脸”便知道了,而这种“血统观”也被他们强加在了犬种上。
但是,血统观对于生物发展而言明显是不利的,整个哈布斯堡家族正是毁在了追求纯正血统上了。
所谓保留最纯正的血统就是不停地近亲繁殖,而近亲繁殖会让一些隐性的、可能对物种不利的基因表达出来,最终导致病态发展。
现在所CrGCWO有的纯种狗都存在健康问题,没有任何例外,我们喜欢的特征很可能就是宠物犬的先天疾病。
这让那些所谓纯种狗要么早逝,要么天生蠢笨,基本无法独立在野外存活下来1316世界之最。
2008年,BBC推出的纪录片《纯种狗的悲哀》第一次揭露了纯种犬的健康和生存问题,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