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之最

历时6年耗资40亿,上万人在秦岭“掏”了个洞,搞出一条世界之最

2025-02-24 11:49世界之最

在中国陕西的秦岭深处,有一条隧道堪称奇迹:历时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日夜奋战,硬生生在“九州之险”掏出了一个18.02公里长的“超级通道”。

这就是秦岭终南山隧道——世界上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

为啥非得挖这个隧道?

秦岭,自古就是中国的地理分水岭,一边是湿润的南方,一边是干燥的北方。这座山脉横亘陕西,山高路险,悬崖峭壁随处可见。

过去,从西安到柞水,146公里的盘山公路得开上3个多小时,车绕着山路转得人头晕不说,物流成本也高得吓人。别提经济发展了,光是出行都费劲。

2001年,国家决定在秦岭“开刀”,修建一条直通南北的隧道。目标很明确:缩短通行时间,打通经济命脉,把天堑变通途。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实实在在的刚需。

建设奇迹:6年都经历了啥?

掏一条18公里的隧道,听着简单,可秦岭偏偏不让人省心。这里的地质复杂得像个“地质博物馆”,施工难度堪称噩梦级。

隧道穿越的地方遍布破碎岩层,稍不留神就可能塌方,有时甚至会遭遇突水——地下水像开了闸,一天涌出几千立方米,把工地变成“水帘洞”。

更别提18公里有多长了,传统方法根本应付不下来,况且秦岭深处空气稀薄,工人得扛着氧气瓶才能喘口气。

更棘手的是,秦岭还是生态保护区,不能随便炸山,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尽量不惊动这片绿色“禁区”。

面对这些难题,施工团队硬是想出了办法。他们用上了“长隧短打”的策略,把18.02公里分成四段,四家单位同时开挖,像接力赛一样把工期压缩到6年。

为了让两端精准对接,他们还搬出了GPS定位系统激光导向仪,最后贯通时误差只有2厘米——这精度,简直能拿尺子量出来。

通风也是个大麻烦,18公里里空气不流通怎么办?

为此工程师在这里建了三座通风竖井,最大深度达到610米,直径11.5米,硬是搞出了世界上口径最大、深度最高的竖井通风工程,像三个巨型“风扇”一样为隧道送氧。

世界之最:这隧道到底有多牛?

2007年1月20日,秦岭终南山隧道通车,一亮相就让全世界刮目相看。直接拿下世界最长双洞高速公路隧道的桂冠,单洞长度也在全球名列前茅。

开车进去,你不会觉得是在钻山洞,反而有点“兜风”的感觉。每隔5公里,隧道里装有彩色灯光带,蓝天白云、朝霞晚霞跃然墙上,不但能缓解司机疲劳,还能提升驾驶体验,这种贴心设计全球少见。

更厉害的是安全系统,这里装了288台监控摄像头(单洞72台),每125米就有一台,号称全球高速公路隧道里摄像机最密集的路段,再加上每250米一台的事件检测器和火灾报警器,组成了世界上最完备的监控和防灾求援系统。

哪怕18公里里出了点状况,也能第一时间摆平。这哪是普通隧道,简直是工程界的“艺术品”。

隧道通了,啥不一样了?

隧道一通,秦岭从“拦路虎”变成了“摆设”,南北两边瞬间拉近了距离。

过去从西安到柞水要3小时的盘山路,如今40分钟就能搞定,物流成本直接腰斩。陕西南部的水果、矿产资源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就能送到西安,商洛的经济被彻底盘活。

更别提老百姓的生活了,以前柞水人去西安看病、上学得起大早,现在40分钟就能到,连周末短途游都成了家常便饭。甚至有人打趣说:“以前觉得西安是‘外省’,现在跟邻居似的。”

致敬奇迹,展望未来

耗资40亿,6年鏖战,上万人用汗水和智慧,在秦岭里掏出了这条世界之最的隧道。它不仅是钢铁和混凝土的堆砌,更是中国基建精神的缩影。从“蜀道难”到“天堑通途”,这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的默默付出。

未来呢?中国还在狂建高铁、地铁、跨海大桥,每一个工程都在刷新世界纪录。秦岭终南山隧道只是个开始,下一座“世界之最”,也许已经在某个山头悄悄动工。你期待吗?

本站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部分视频来源于腾讯提供的引用免费视频代码,视频开头广告属于腾讯视频自带广告与本站无关,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laodilailiao@foxmail.com

猜你喜欢

  • 世界之最

    拥有3个“世界之最”、1个“亚洲第一”的高校!常因名字被忽略

    说到陕西省,在全国高校数量最多的省份中可以排得上前几名,我们也可以说出很多,像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样的985高校,或者是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这类的211高校,但是有一所大学却常常被忽略,那就是长安大学,很多人看到这个名字可能会认为是一所“野鸡大学”,长安大学一直以来都很低调,但..

    2025-04-04
  • 奇葩之最

    新说文解字:汉字奇葩乃世界之最

    图/文 积善成德传说汉字由仓颉创造于原始社会黄帝时期。他以象形文字终结了“结绳记事”的原始落后的时代。后来秦朝统一六国,简化文字为小篆。汉字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不是仅靠一人之力和一时之功,而是承载着祖先的智慧和创新能力。我们抛开汉字历史的演变过程不说,随便找几个现代汉字,“解剖”一下它的内涵,你都能悟出一..

    2025-04-02
  • 世界之最

    新型储能行业半年内连创“世界之最”,这条路能走多远?

    今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型储能,上半年发展势头强劲,连创多项“世界之最”。这一势头能保持多久,其发展空间有多大,受到广泛关注。半年内连创世界纪录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官方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中国已建成投运新..

    2025-04-02
  • 连创“世界之最”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空间有多大?

    中新社北京7月6日电 (王梦瑶)今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型储能,上半年发展势头强劲,连创多项“世界之最”。这一势头能保持多久,其发展空间有多大,受到广泛关注。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官方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中国已建..

    2025-04-01
  • 火体虫看起来像巨大的角,同时也像一条丝巾

    火体虫,可能大多数并不是很了解,因为这种生物主要生活在比较深的海水里,非常少见,所以对于很多人认识它都是在图片看到的,所以它非常的神秘。它是一种海里的浮游生物,但是由于其它却不能依靠自己进行有效的活动,故此它是一种漂流生物,但是并不是说火体虫没有游动的能力,只是说它活动的速度比它在水里面借助外力进行..

    2025-04-01
  • 世界之最

    研究:中国百岁老人达11.9万,居世界之最

    界面新闻记者 | 赵孟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百岁长寿老人现象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近日,一项发表在国家一级人口学核心期刊《人口研究》上的论文指出,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在2020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百岁老人数量最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长寿大国”行列,但距离“长..

    2025-03-30
  • 军事之最

    中国这些世界之最,你去过几个?最后一个太震撼!

    超过10亿人打卡的奇迹,你参与了吗?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与基建狂魔的结合体,创造了无数令世界惊叹的之最。这些地方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民族智慧与历史沉淀的见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盘点那些此生必去的中国世界之最,看看你的足迹覆盖了几个?一、历史篇:千年文明的巅峰之作 1. 万里长城世界之最:现存最长人工防御工事..

    2025-03-30
  • 世界之最

    数据:中国百岁老人达11.9万,居世界之最,女性是男性的2.38倍

    根据国家一级人口学核心期刊《人口研究》发表的论文,中国在2020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百岁老人数量最多的国家。2021年1月28日,澎湃新闻报道称,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百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7267人,比上年末增加4132人。截至2018年底,全国80岁以上老人达2409万人,60岁以上人口达2.49亿人。值得..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