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平原,中国上榜两个
平原作为地球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约为3750万平方公里,占据了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一般来说,平原的海拔高度大多在200米以下,其表面起伏很小,坡度通常较为平缓,视野开阔,没有明显的高山、深谷等大幅度的地形变化,若水热条件充足,平原更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经济腹地,例如中国的华北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等。当然,若缺少足够的降水和热量,往往也是一片苦寒之地。本篇为世界十大平原系列的第一期,将为各位读者介绍世界10大平原中排名第8~10位的平原。
No.10 印度河平原
印度河平原位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东起塔尔沙漠,西至苏莱曼山脉,南抵阿拉伯海,北达喜马拉雅山麓,南北长1280公里,东西宽320~560公里,面积约26.6万平方公里。由于印度河平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同时平原周围受高山的阻隔,特别是伊朗高原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使得该地区降水稀少,形成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和亚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
目前,印度河平原总面积的80~90%在巴基斯坦境内,剩余部分则在印度境内。发源于中国境内青藏高原的印度河及其支流自东北向西南贯穿整个印度河平原,每年为干旱的印度河带来超过2000亿立方米的水量,使得印度河流域成为巴基斯坦的农业与经济腹地,养活了巴基斯坦2.4亿的人口。
No.9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完全位于中国境内,其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涉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5省、2直辖市,总面积约31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总体上地势低平,大部分区域海拔在50米以下,东部沿海平原海拔甚至在10米以下;降水方面,华北平原降水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南部区域年均降水量可以达到800mm以上,而在西北部分地区,则降水量不足500mm,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水资源相对短缺。
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总体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粮食作物。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均是我国排名前10的产粮大省。
No.8 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南北长约1000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个省区,是中国第一大平原。
东北平原从南向北由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构成,大部分海拔在200m以下,地势低平。其中辽河平原位于辽东丘陵与辽西丘陵之间,面积最小,仅为3.8万平方公里,大部分海拔在100米以下,临近辽河三角洲近海部分海拔仅2-10米。
辽河平原矿产资源丰富,是辽宁省的工业腹地,省会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宁、铁岭、盘锦、营口等重要的工业城市均位于辽河平原。
辽河平原土壤肥沃,气候上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雨热同期,日照充足,更是辽宁省的粮仓,以种植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同时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
松嫩平原则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大体呈菱形,平均海拔150-200米,总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约为东北平原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耕地面积达5.6万平方千米,松嫩平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年降水量在 400-600 毫米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其中部分地区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也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三江平原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部,地处东经130°13′~135°05′26″,北纬45°01′~48°27′56″,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低平原,行政区域包括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和鸡西市等所属的21个县(市)和哈尔滨市所属的依兰县,总面积约10.9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湿地集中分布区。
三江平原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50-60米,抚远三角洲的黑瞎子岛为最低处,海拔34米。气候上属于寒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寒流控制,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气候温热,雨量充沛。三江平原年平均降雨量约550毫米,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匀,70%集中在作物生长季节。
本期为大家介绍了世界排名第8~10位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印度河平原,下一期将介绍世界上排名第5~7位的大平原。欢迎各位观众点赞、收藏加关注,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参与讨论。
更新于: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