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手机最新消息今天
没有谁甘愿退出历史舞台,尤其对曾经有过加冕荣耀的联想手机来说,哪怕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也要挣扎一番。
最近联想手机的挣扎再度泛起水花,继6月5日发布Z5后,10月18日又快马加鞭一口气发布了主打“偶像级自拍”的S5 Pro,以及号称“千元影霸”的K5 Pro、K5 S三款手机。
自Z5开始,联想手机开启了称之为收复失地的“诺曼底计划”。但是,与二战联盟军诺曼底成功登陆不同,联想手机的这场战役已错失了最佳时机,如今联想手机的国内份额已不足1%。摆在联想手机业务面前的不是欧洲大陆的浅滩,而是难以逾越的万丈峭壁。
据联想集团2017/18年年报,联想移动业务亏损高达4.63亿美元。
“仿佛内部藏着个大内奸,每每在联想手机有起色的时候,便出手斩断发展的希望”,曾有媒体这样分析联想手机落败的原因。
事实上,自2002年的16年以来,正是由于联想先是左右摇摆、继而盲目自信这一企业文化“内奸”的成功潜伏,使得联想先后错过了手机的前智能和移动智能两个时代,时至今日终于被推到了悬崖边上。
左右摇摆,错失先发良机
2002年,苹果手机引领的移动智能时代还远未到来。但是,在PC市场里浸淫已久的联想,此时已经看到了手机作为无线信息终端的广阔前景。
柳传志曾说,手机是联想进入无线领域、开展无线通讯信息终端和数据通讯终端融合的产品和服务这一战略重点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但可惜的是,虽然联想的一号和二号人物意见一致,均认为手机是联想的战略要地,但联想并未就此选择自主研发这一背水一战的发展策略,而是开启了“拿来主义”。
如果说在注重科技自主研发的科技界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已非上策,那联想选择与一家手机行业里的二等兵——厦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华电子)进行合作就更是失策。
2002年2月7日,联想宣布花费9000万元人民币与厦华电子打包出售的手机业务合资成立“联想厦华移动通信公司”,后更名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但联想的手机业务并未就此顺利起航。
在联想集团内部,手机业务这个“非亲生的孩子”一直“不受待见”。根据一位联想员工对媒体的回忆,当时,联想集团每个月都要开一次例会,16名高级副总裁全部参加。例会时长两天,讨论手机业务的时间不到1小时,不仅如此,分管移动业务的刘志军发言时,听众只有时任董事长的杨元庆和CEO阿梅里奥,其他人都心不在焉。
长期处于边缘化位置,其发展自然得不到太多的资金支持。柳传志曾对媒体表示:“当时联想集团的管理班子对手机方面的继续投入也很勉强”。
2007年,联想集团终于将亏损严重的联想移动以1亿美金出售给了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仅仅两年不到,2009年联想集团就以2亿美金的价格将联想移动买了回来,回购的理由是移动互联和3G风口的渐起。
自2002到2009年,联想管理层预见到了无线移动终端的趋势,但却在拿来主义的机会路线下,左右摇摆,从而丧失了移动互联风口来临时的先发时机。
盲目自信
当2009年联想移动终于回归联想集团,想要赶上已然吹起的移动互联风口之际,在没有太多优势的情况下,却又掀起了盲目自信的“大跃进”式运动。
2010年的春天,柳传志在一场联想发布会上说要和iPhone背水一战,“我们要努力和它(iPhone)保持同等水准或者超过它!”被柳传志寄予厚望的正是乐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