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是以勇武著称的开国皇帝,为何最后众叛亲离?
李存勖,即后唐庄宗,他是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正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伶官传续》中所言,“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在辉煌之时,他曾打遍天下无敌手,一统中原地区;然而在落魄时,却是深陷四面楚歌惨境,死后仅留一乐器陪葬。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以勇武著称的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
承父遗愿打遍天下无敌手,建国称帝一手缔造后唐基业
李存勖乃是西突厥沙陀部酋长家族出身,本姓朱邪,因其祖父朱邪赤心***庞勋兵变有功,被唐懿宗赐予李姓,编入宗室谱籍。唐末群雄并起,李存勖出生之时,其父李克用已经在河东打下了一片基业,被唐王朝封为晋王。
李存勖虽是侧妃所生,但因其自幼善于骑射、胆略过人,又略通微言大义、精擅音律,可谓文武双全,因此深得李克用的宠爱。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正月,李克用去世后,二十四岁的李存勖继承其河东节度使、晋王之位,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彼时,李克用养子李存颢、李存实等人自持手握重兵,又年长于李存勖,因此对其继位极为不满。李存勖对此心知肚明,因此继位之初便表现的异常低调,此举无疑极大滋生了他们的野心,从早期的称病不朝、见而不拜,到后来甚至直接怂恿李存勖的叔父李克宁发动叛变,李存勖则暗中取得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等人的支持,抢先发动,擒杀李克宁、李存颢等人,从而稳固了自己的统治。
同年四月,李存勖亲自率军救援被朱温大军围攻的潞州,后梁军队知道李克用新丧,对此并无防备,结果被大败,潞州之围遂解。此后,李存勖犒赏将士、整顿内政,使得境内一派生机勃勃之景。
根据宋初王禹偁《五代史阙文》的记载,李克用临终之时曾交给李存勖三支箭,代表了自己的三个遗愿,一是讨伐刘仁恭,攻灭幽州;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部威胁;三是消灭朱温。因此,李存勖在解除威胁,稳定内部之后,便开始以此三点为奋斗目标。
天祐七年(910年)十一月,朱温出兵意图夺取成德、义武两镇,李存勖力排众议发兵相救,于“柏乡之战”中大败后梁军队,俘获梁军将校二百八十五人,斩首二万级,后梁龙骧、神威、神捷等精锐禁军全军覆没,成德镇、义武镇从此彻底倒向晋国。
“柏乡之战”后,李存勖开始对盘踞于河北的刘仁恭、刘守光动手,而囚禁了父亲刘仁恭的刘守光,也于此时悍然称帝。刘守光不敌李存勖,便向后梁求救,但后梁却再度败于晋军,朱温更是于此战后不久被其子朱友珪所杀,后梁陷入内乱。趁此机会,李存勖于天祐十年(913年)十一月率军亲征,攻灭了燕国。
天祐十八年(921年),成德军张文礼兵变,李存勖发兵讨伐,不久张文礼病逝,其子张处瑾继续负隅顽抗。与此同时,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则勾结契丹,也意图背叛李存勖,但随即便被义子王都囚禁,而王都则被契丹军围困于定州。次年,李存勖亲自率军北上,大败契丹军,解除定州之围。同年九月,张文礼也被消灭,李存勖遂又兼领成德节度使。
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诸镇劝进,于魏州称帝,继续沿用“大唐”国号,延续唐朝国祚,尊唐高祖、唐太宗为祖先,史称后唐。同年十二月,李存勖亲率大军攻取后梁都城大梁,攻灭后梁政权,重新统一中原地区,功业达到巅峰。
可以说,历经十五年的浴血奋战,李存勖完美的完成了父亲李克用的遗愿,一手奠定了后唐基业,而这一年的李存勖,还不到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事业达到巅峰后却失去目标,在位后期基业几乎毁于一旦
攻灭后梁之后,李存勖又消灭了前蜀政权,后唐实力一度达到巅峰。然而,当时后唐虽然统一了中原地区,但距离统一天下显然还有不少的距离,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李存勖却在此时开始志得意满,结果导致在位后期基业几乎毁于一旦。
在后唐统一中原地区后,南方虽然仍有大量割据政权,北方契丹威胁也仍然存在,但周边威胁无疑大为减弱。于是,李存勖似乎是为了放松一直以来的紧张神经,开始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戏曲工作,不仅喜欢听戏,甚至还自己编戏和表演。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