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嫦娥六号带回世界首份月背样品、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下线……2024年,我国科技领域成果斐然,非凡成就的背后,活跃着一群心怀壮志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科学报国为志,用青春和智慧点燃创新之火,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岁末年终,一组海报,看25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报国志。
(以下海报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葛蓓孛:“看到农民认可我们的科研成果,是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最幸福的时刻。”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研究所副研究员龚文平:“青年科研人员要坚持信念、不懈探索,才能实现科研积累和突破。”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黄佳琦:“认准大方向,看到国家需求,我们就有信心克服困难。”
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硕士生导师姜博:“要保持好奇心和耐心,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蒋凡:“只要行业和国家有需要,我们肯定投入120%的努力完成任务。”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席科学家助理、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师金驰川:“选择做科研的人,内心都有一种热情,我们的科研工作,使这种热情得到了满足。”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李玮瑜:“科研工作者要能够扎根下去,向上攀登,向阳而生。”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6所高级工程师刘德龙:“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干到极致,方能成就非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中:“我国航空事业的创新发展,需要更多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贡献力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明博:“提高我国作物种植水平,需要科研工作者们付出更多努力。”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潘俊:“做科研需要坚持。遵循科学规律,持续做研究,才能持续进步。”
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钱金贵:“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基于己任,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光,共同实现科学报国的理想。”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饶伟:“找到科研路上有意义的事,并用一生时间为之努力和奋斗。”
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电子科学系教授桑磊:“在关键核心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勇于挑重担,不畏惧坐‘冷板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院长、教授夏海云:“我们努力的意义,就是让中国能够真正在科研领域站到前沿,这也是年轻一代应该有的志气。”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夏连鹏:“要时刻关注国之所需,努力寻找创新方案,实现弯道超车。”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徐文涛:“探索未知的路上常常会面临失败,但正因如此,才需要有人不断前行。”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徐雪峰:“做科研,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马虎。”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副研究员严超:“在科研追求上,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永无止境、勇攀高峰。”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材料与器件系副系主任、教授姚日晖:“青年科研工作者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副教授尹乔之:“学习老一辈科研人航空报国的精神,一步一步踏实地去做科研。”
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小涛:“当你坚持为梦想奋斗,‘梦’就有成真的可能。”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张瑶:“科研工作需要的是热爱、专注和毅力。”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利兵:“要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做到终身学习。”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君:“科研的魅力在于探索未知,解决难题。”
策划
战钊
文案
谢芸 宋雅娟 武玥彤
制作
褚嘉仪(实习)
更新于: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