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刘备带着七十万大军伐吴 刘备为什么还是输了
对刘备七十万大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刘备、曹操和孙权与罗贯中在一起,刘备感叹道,我当年发动七十万大军伐吴,最后在夷陵惨败,真是可惜。曹操说,你不算多可惜,我出动了八十三万大军伐吴,不也在赤壁之战打败了嘛。孙权则说,是啊,你们加起来都一百五十多万人马了,我打得也真是不轻松啊。说罢,三人哈哈大笑,一起向罗贯中拱手称谢。多亏了罗老先生妙笔生花,让我们过了一把统领百万雄师的瘾。罗贯中也笑着说,没关系,反正我也就是在书上写写,就费点笔墨,也不需要辎重粮草,大家都过一把瘾好了。大家闻听后都哄堂大笑。
刘备当年要是有七十万大军伐吴,估计早就把东吴给灭了,就不可能有夷陵之战的惨败了。不过,刘备实际上的兵力只有五万人左右,而抵抗他的东吴兵力则有五六万人。这使得刘备在兵力上不占优势,取胜的几率就很小了。
刘备攻打东吴,在战略上是错误的。在当时的情况,刘备和孙权的实力弱,曹魏的实力强。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两弱共抗一强,才是刘备和东吴最好的出路。如果两个弱者自相残杀,只会让强者坐收渔人之利。这样下去,会弱者越弱,强者越强,使得刘备的处境更加不利。所以,当时刘备不管孙权的态度,也要树立攻打曹魏的战略。这也是符合刘备集团的唯一正确的战略。
在当时,赵云向刘备的谏言很有道理,那就是曹魏篡汉,这才是蜀汉最大的敌人。不但蜀汉对于曹魏是汉贼不两立,曹魏也视蜀汉为贼。曹魏和蜀汉的矛盾不可调和,双方不共戴天。而东吴占领荆州后,它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和蜀汉已经有了和解的基础。如果在外交上加以努力,双方还会有重新联盟的可能。这样,把攻伐的矛头指向曹魏才是真正正确的选择。
不过,刘备并没有听取赵云等人的劝谏,他最终选择了错误的目标,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了东吴。这就造成了蜀汉和东吴自相残杀的悲剧。从刘备的选择来说,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也是一个理由。可是,即便是打败了东吴,夺回了荆州,刘备的战略处境也不会有什么改善。这是因为刘备重新夺回的荆州依然会处于曹魏和东吴的夹击之下。刘备不可能会有什么发展的机会,也不可能打败曹魏和东吴的联军,最终还是会失败。这就是刘备的战略错误造成的必然后果。
在战术上,刘备又犯下了持久作战,连营拒敌的错误。不过,相比上战略的错误,刘备战术上的错误要小得多。刘备在战争中,面对陆逊的顽强抵抗,死守不战的战术,他没有采取机动作战,调动敌人的战术。这个原因主要是,一是因为刘备手下的能征惯战的大将死的死,病的病,没有合格的武将能够完成这样难度的机动作战。二是刘备年事已高,自己的精力体力以及身份,不允许他去冒险。
如果刘备采取机动作战,将会给陆逊带来极大的困难。当时的东吴最大的缺陷是因为吕蒙之死,军队没有了让大家信服的统帅。本来吕蒙推荐的继承人是朱然,并非是陆逊。孙权没有听取吕蒙的意见,破格提拔了陆逊。由于陆逊是书生出身,人又因为年轻资历尚浅,所以不能服重。这自然给东吴军队的作战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所以,当时陆逊尽量的避免和刘备进行决战。他知道,在他没有建立威望之前,是无法和刘备较量的。而刘备并没有抓住东吴军队的这个致命缺点,以机动作战攻其必救,给东吴军队致命一击,是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犯下的最大的战术错误。
在当时,刘备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陆逊所说的,水陆并进。刘备地处长江上游,如果用水军配合陆军作战,将占有很大的优势。刘备的水军在驱逐东吴的水军后,就可以对在陆地坚守的东吴军队进行包抄,这样被切断后路的东吴军队,要不在不利的形势下和刘备决战,要不就只能撤退。所以,这样的作战是陆逊最担心的。
还有一个选择是后世伟人提出的方案。在当时武陵的蛮人在马良的煽动下响应刘备,起兵反吴。武陵的蛮人组织起了上万的军队,声势很大。如果当时的刘备能够改变主攻方向,将军队的进攻方向转向武陵。在武陵蛮人的帮助下,刘备可以顺利的攻入荆州江南的郡县。这样,曹魏的军队被长江阻隔不能帮助东吴,刘备就能够逼迫陆逊与自己决战。如果能够击破陆逊,夷陵之战还是有胜利的可能。
更新于: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