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远门,当日不扫屋,三日不倒土,是什么风俗,有何说法?
“当日不扫屋,三日不倒土”是过去农村的一种出行禁忌,也是一句老话,意思是说,家人有人出远门,出门之后的当天,忌讳打扫房屋,也就是扫地,三日内不倒脏土。
打扫这种地面的时候,在打扫房屋的时候,就要扫出很多的泥土来,这种泥土就叫脏土,也叫千脚泥。
过去农村很多地方对出远门非常讲究,有很多方面的禁忌,家里人出门后的当天不能扫地,三天内不能倒脏土,就是其中的一种。
产生这方面禁忌的原因是,旧时出远门交通不便,平民百姓大多是靠步行,要爬山涉水、栉风沐雨,重重困难,一路前行,不知遭遇多少危险。除了自然灾害外,由于社会动荡,在路上还会遇到人祸。
如果在路途遇到这五个方面的危险,轻则钱财尽失,前进不得,回家不了,无论是前行,还是回家,要沦落为乞丐,重则丢掉性命。
正是因为如此,旧时农村,家里有人出远门,家里的人都非常担心,唯恐路上出什么意外。还有的家人每天为出门之人烧香祈祷,祝愿出门人一路平安。直到出门人报来平安或平安归来,压在家里人心头上的石头才算是落地。
这就是这种农村出行风俗产生的时代背景。“当日不扫屋,三日不倒土”这句话只是这一风俗的一部分。
那么,农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这里面的禁忌,是在忌讳又有什么样的说法呢?
过去农村,民间忌讳的事情比较多的丧葬习俗。在丧葬习俗中的一些做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都不能做。
比如,老人去世后,给老人穿老衣,因为穿的件数比较多,给老人穿起来比较麻烦,于是,民间就发明了一种办法,先让孝子把老人的老人反穿上,再一件一件套好,脱下来后,再给老人穿上,这样既快捷又省事,还节省了时间。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反穿衣服就成了人们的禁忌。有些小孩子不懂事,顽皮地把衣服反穿起来,要被大人训斥。这可是对活着父母的不敬。
又比如,一些地方在日常生活中,人正在穿的衣服,或者穿过的衣服,不能剪去衣角。其原因是,老人去世后入棺时,需要用子孙后代每人一件衣服扎紧,表示老人对子孙后代的牵挂,也表示子孙后代对老人的思念。
由于过去农村物资匮乏,很多人穿的衣服都没有,哪有衣服放入棺内,于是,就改为从每人的衣服上剪一个衣角放进去,所以,这些地方非常忌讳在日常生活中随便剪衣角,这是对健在老人的不敬。
家里有人出远门,忌讳当日打扫房屋和庭院,忌三日内往外倒脏土,也同样是出于对丧葬习俗中的禁忌。在民俗学上称之为“联想式禁忌”,将送葬出门与出远门通过联想方式进行类比,从面认为出殡出门所做的事,在有人出远门就忌讳去做。
农村把这种丧葬打扫叫“扫地出门”。民间的意图很明确,把亡灵送走以后,一切都成为了过去,家里的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家里人继续开启了新的生活。
这就是“扫地出门”这个词语最初的意思,原来是一种丧葬习俗,现在农村仍然理解为这种意思。到了后来,“扫地出门”进行了引申,加入了接人待物的规矩,意思是说,客人上门来了,不能立即拿扫帚打地,否则就有不欢迎客人的到来,有驱赶客人的意思。
到后来这个词的意思进一步被拓展,比喻将坏东西彻底清除出去,或者比喻没收全部财产,赶出家门。原来的意思很少有人提及了。
至于家人有人要出远门,出门之前,通常把家里的卫生干干净净打扫一遍,并把脏土倒掉,其中的意图也很明确,那就是让出门之人“清洁”出行,图个吉利。
在农村“清洁”一词,不仅指家里的卫生干净,还有含有浓厚的民俗含义。比如,在农村,孩子给老人拜年时,老人要对孩子说一些吉利话,“一路清洁”,就是老人常说的吉利话。意思是说,在路上遇不上不干净的东西,平平安安。
有人出远门之前,家里干干净净一次卫生,也就是这种民俗含义,希望出门之人一路平安。
现在出远门,交通发达,出行方便,社会稳定,路上没有什么危险了。曾经有一段时间,这种风俗在农村逐步消失。
虽然这种风俗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老人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们在出门的路上,能够一路平安,是关爱,也是牵挂。
更新于: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