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奇闻

宇宙探索与生命奥秘:从银河中心到茶杯

2024-11-06 12:15世界奇闻

银河系中心是最混乱的区域。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以其前所未有的红外视角,在这一拥挤动荡的区域中发现了新的特征。

这张图像展示的恒星形成区域被称为人马座C,距离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仅三百光年。照片中闪烁着50万颗恒星,其中包括一个正在形成并不断增加质量的原恒星星团,其流出物在红外暗云中如同篝火。

在这个年轻星团的中心,一颗质量为太阳30倍的原恒星坐落于极其密集的区域,以至于它背后的光线无法到达望远镜,使其看起来不如实际那般拥挤。一些较小的红外暗云点缀在图像上,如同星空中的洞穴,那里是恒星诞生的地方。韦伯望远镜还捕捉到了暗云下方大规模的电离氢区域,其中包含许多看起来混乱不堪的针状结构。这些结构通常是大质量恒星发出的高能光子造成的,但其范围之广令人惊讶。现有的恒星形成理论将在这种极端环境下接受最严格的检验。通常认为,越成熟的大星系,其恒星形成的“工厂”就越大,但实际上,进化程度较低的矮星系拥有更大的恒星诞生区域和更高的恒星形成率。11月21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两项新研究揭示了其背后的原因:在相对原始的矮星系中,大质量恒星往往坍缩成黑洞而不是爆炸成超新星;而在进化程度更高、污染更严重的星系(例如我们的银河系)中,大质量恒星更有可能爆炸成超新星,产生强大的星风,将气体和尘埃吹出星系,从而使恒星形成迅速停止。矮星系在这方面可以延迟1000万年,恒星形成区域得以保留其气体和尘埃,从而使更多的恒星凝聚和演化。

系外行星大气成分研究的新突破

截至2023年11月25日,已确认的系外行星数量达到了5539颗。现在,天文学家不再仅仅寻找新的系外行星,而是更加专注于探索这些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

11月22日发表于《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在系外行星WASP-80b的大气中发现了甲烷存在的强有力证据。尽管甲烷在太阳系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气体(天王星、海王星、木星和土星中都存在),但太空望远镜此前从未在任何一颗靠近其宿主恒星的系外行星大气中探测到甲烷。

这颗系外行星位于天鹤座,距离地球163光年,它围绕一颗红矮星运行,周期为三天。它的体积与木星相近,但质量只有木星的一半,是一个较为蓬松的行星,温度高达825K,比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金星还要高。通过光谱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行星的大气如何阻挡或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线。在此次研究中,两种模型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明确探测到了甲烷。甲烷是非常重要的分子,研究这些化学成分可以告诉我们关于一颗行星诞生、成长和演化的信息。例如,通过测量一颗行星上甲烷和水的含量,我们可以推断出碳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进而了解这颗行星是在原地形成,还是先在外侧形成,然后逐渐向内迁移。当然,也可以将这些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内的行星进行比较,看看系内系外的情况是否相符。

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就知道女性比男性活得更长。然而,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这种差距十多年来一直在扩大。

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寿命差异在2021年已增至5.8岁,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大差距。近代史上的最小差距是2010年的4.8岁。

2019年至2021年间差距的扩大,可能是因为大流行对男性的伤害尤为严重,其次是意外伤害、中毒和自杀。美国的预期寿命也从2019年的78.8岁和2020年的77岁下降到2021年的76.1岁。美国人寿命缩短的部分原因是所谓的“绝望死”。“绝望死”指的是自杀、吸毒障碍和酒精性肝病等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增加,而这些原因通常与经济困难、抑郁和压力有关。这些数据来自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在大流行之前,主要的死亡原因是意外伤害、糖尿病、自杀、他杀和心脏病,而在大流行期间,男性死于病毒的可能性更大。随着疫情的消退,这种趋势是否会逆转,仍需进一步的数据支持。

情绪与记忆:音乐如何塑造我们的回忆

时间不断流逝,但我们的记忆却被分割成一个个不同的片段,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我们个人叙事的一部分。情绪如何塑造这些记忆的形成过程,是科学界最近才开始揭开的谜团。

最近,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发现,由音乐引起的情绪波动有助于形成独特而持久的记忆。这项发表于《自然通讯》上的研究利用音乐来操纵在计算机上执行简单任务的志愿者的情绪,发现情绪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原本不带感情色彩的经历塑造成令人难忘的事件。

这种音乐唤起的情绪变化在事件之间建立了界限,使人们更容易记住他们看到了什么以及在何时看到的。更强烈的情感可以将时间编织在一起,为我们的记忆注入更丰富的时间结构。情绪变化的方向也很重要:当转向积极的情绪时,记忆整合的效果最好,参与者能更好地回忆起时间点的顺序;而转向消极的情绪则往往会分割并扩大事件之间的心理距离。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常规的学习记忆,对帮助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症患者也有很大的治疗前景。

喝茶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中国人爱喝茶,全世界范围内每天饮用的茶已超过20亿杯,仅次于水的消费量。

11月21日发表于《柳叶刀》子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经常喝茶可以减缓人类生物学衰老过程,每天喝三杯(约6到8克)抗衰老效果最佳。此次研究分析了13929名参与者的茶叶消费情况,茶的种类包括绿茶、花茶、黑茶,也涵盖了不同的喝茶频率和消耗量。

参与者被分为不喝茶、从不喝茶到喝茶、从喝茶到不喝茶,或习惯性喝茶。结果发现,在不同的队列中,喝茶始终与减缓生物学衰老相关。与不喝茶的人相比,从不喝茶过渡到喝茶与减缓生物学衰老有关。然而,与习惯性喝茶的人相比,从喝茶过渡到不喝茶与生物学衰老加速相关。喝茶抗衰老的潜在机制可能与茶叶中含有的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有关,它们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机制对抗衰老,产生积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水还是茶,只要感觉烫就不要喝。长期的食道粘膜损伤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食道癌的患病风险,得不偿失。

猜你喜欢

  • 世界奇闻

    从地球到星辰: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探索宇宙?

    在浩瀚的宇宙中,星星的闪烁,仿佛在低语,向我们诉说着无尽的秘密。我们为何要踏上探索这些遥远星系的旅程?是为了寻找外星生命的踪迹,还是为了揭开宇宙深藏的奥秘?每一个问题都引发新的思考,在天台仰望天文奇观时,仿佛置身小宇宙,我们化身宇宙护卫队,一同探索天文与未知的奥秘。但,探索宇宙的真实意义,或许并不在..

    2025-07-18
  • 情感百科

    大侠杨过生命中的4个女人

    一大侠杨过的生命苦如黄莲。他是一个遗腹子,没见过爸爸杨康,所以他出生后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去哪儿了?没有人回答他,知道内情的人都不说,因为黄蓉不让说。黄蓉对这个孩子挺好的,一点也不霸道,因为她怕杨康生前所做的坏事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留下童年的阴影。所以,她专门给他取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名字:杨过..

    2025-07-18
  • 考棚社区课堂:一场关于植物的奇妙探索之旅

    2025年7月15日上午9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星野志愿服务队考棚社区负责小组的课程如期开课。刘星雨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进奇妙的植物世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探索之旅。 课程伊始,刘老师以“如果你们成为一株植物,想成为什么”的提问点燃现场气氛。小朋友们踊跃作答,有的想做随风旅行的蒲公英,有的想当红彤彤的辣椒..

    2025-07-17
  • 世界奇闻

    一场穿越地月火的沉浸式宇宙探索正在开展

    7月10日,正佳科学馆·正佳天文馆“星际领航” 展区正式揭开面纱。作为连接“小众探索”与 “大众共享”的全新载体,观众将以“太空旅行者”的身份踏上这场星际之旅,在互动与沉浸体验中,收获关于天体、物理、生态与生存的科学知识,也在趣味任务中感受探索的挑战与浪漫。“星际领航”展区以2050年人类深度探索宇宙为背景..

    2025-07-13
  • 世界奇闻

    我们为啥要费劲巴力去探索宇宙?

    家人们,今天咱来唠唠一个超有意思的话题——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探索宇宙。我刷抖音的时候,看到【泉哥嘚吧嘚】的作品,这问题一下子就把我给问住了,咱先别急着翻答案,跟着我一起好好琢磨琢磨。想象一下,咱们就像一群住在小破屋里的孩子,天天守着这方寸之地,啥也不知道。探索宇宙,就像是推开了一扇通往大世界的大门。在..

    2025-07-12
  • 世界奇闻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更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好奇心是探索宇宙最原始的动力。浩瀚星空闪烁,无数未知谜团激发着人类求知欲。从古人观星绘制星图,到如今借助先进设备探索深空,我们渴望揭开宇宙诞生、生命起源等奥秘,满足对世界本质的好奇。 探索宇宙也承载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地球资源有限..

    2025-07-12
  • 世界奇闻

    黑洞会发出怎样的声音?科学家们用“聆听”探索宇宙新秘密

    近日,在海拔4700米的四川稻城无名山上,观天新“利器”——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正式落户,预计2026年底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如今,科学家们正在用“聆听”的方式探测宇宙,这些“声音”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声波,而是电磁波、引力波等物理信号。“聆听”宇宙究竟是怎么回事?更大口径的工具来了据了解,WeH..

    2025-07-12
  • 世界奇闻

    探索宇宙:人类永恒的星辰之约

    自人类诞生伊始,对宇宙的好奇便如星火般点燃。从远古时期嫦娥飞天的神话传说,到如今中国天眼凝视苍穹、探月工程稳步推进,人类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步伐。这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对未知的追寻,是对那片浩瀚星海永不停歇的向往。探索宇宙是满足人类求知本能的重要途径。宇宙蕴含着无数未解之谜,星系如何演化、黑洞有着怎样..

    2025-07-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