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元璋的长相,为何有那么多争议?
在各种史料中,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外貌描述本来并不少见,然而纵观这些描述,无论是他人对其外貌评价,还是关于其外貌特征的记载,都显得极为模糊,更多是在突出一个“奇”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异于常人,这很难让人具体判断明太祖朱元璋的长相。
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前往濠州投军时,郭子兴初见明太祖朱元璋,对其的评价便是“状貌奇伟,异常人”。而陶安在当涂首次见到明太祖朱元璋时,对其的外貌评价则是“龙姿凤质,非常人也”。无论是郭子兴的“状貌奇伟”,还是陶安的“龙姿凤质”,显然都是一种极为模糊的评价,很难让人直观的了解到明太祖朱元璋的长相。
“孝陵神功圣德碑”的碑文中,98迷吧,倒是对明太祖朱元璋外貌有着详细的描述,其中言道,“龙髯长郁,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意思是说,明太祖朱元璋胡须长且浓密,脖子后面则有一块奇骨,从脖子后一直延伸到了脑后,令人望之如神。《明史·明太祖朱元璋本纪》也有类似记载,称其“姿貌雄杰,奇骨贯顶”。
这个说法看似言之凿凿,实则很难让人相信,而且这个记载出现的时间点,很是耐人寻味。这个记载出现在吴元年1367年十二月戊申,要知道当时明太祖朱元璋正在筹备称帝,古人讲究天授皇权,因此帝王往往都会出现一些“异于常人”之处,这也是历代皇帝的惯用伎俩,因而明太祖朱元璋这个“奇骨”未必便没有造势之嫌。
这点在《明史》中也有体现,在《明史·明太祖朱元璋本纪》中,便有“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的记载,目的便是为了突出明太祖朱元璋的与众不同。
“鞋拔子脸”从何而来?巨丑画像真的可信吗?
前文说过,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称帝需要造势,因而民间很多人投其所好,也都参与其中。然而,有的传言却是越传越离谱,而明太祖朱元璋的“鞋拔子脸”,最初便是由这种造势而来,后果最后却是越传越离谱。
从这段文字来看,显然是为明太祖朱元璋造势恭维之词,而其中的“天地相朝”,便是指天庭额头和地阁下巴相对较为突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升级版,这原来是夸赞明太祖朱元璋的长相,却不想就此成为了“鞋拔子脸”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