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表
8 年前的一个雨天,我撑着伞走在路上,Apple Watch 急促的振动提醒我来了一通电话。我瞄了一眼手表,经历了 3 秒的思想斗争,决定从裤兜里掏出手机。
Apple Watch 是一个解放手机的设备吗?
这是当年评测 Apple Watch 初代时的命题。
这 8 年来我的结论笃定:Apple Watch 并不是一个腕上 iPhone,它能在特定情境下分担手机的功用:看时间、看天气、收微信通知、健身或如厕时接个电话。输入能力的限制,使它在社交属性上更像一个接收器。
然而,发布会上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手势却让我眼前一亮。
在过去一周,我戴着这块全新的 Apple Watch Series 9 出差、工作与生活。我惊讶地发现,这块与前作外观毫无区别的手表,给我带来的改变竟不亚于此前任何一代。
▲ Apple Watch Series 9 全新粉色配色和 Ultra 2,均搭载全新 S9 芯片
单手回微信是「双指互点两下」的杀手级功能双指互点两下是今年 Apple Watch Series 9 /Ultra 2 的独占功能,你可以用手势隔空操作屏幕。
当你执行这个手势时,腕部血流会发生微小的变化,苹果利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和心率传感器,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出这个小动作。
借助 watchOS 10.1 测试版,我提前用上了这个功能,可能与 10 月的正式版本有些许差别。
双指互点两下只能在亮屏的状态下激活。双指互点瞬间,手腕会收到一个震动反馈。与此同时,屏幕上方会出现一个手势图标,默认点按的控件也会高亮出来。没什么延迟,但如果手势幅度过小,不容易激活成功。
经过一周的体验,我觉得它最大的用途,是回复微信。
过去在 Apple Watch 上使用微信,我的操作通常是直接在通知中点击回复,选择预设消息。
如果预设内容无法满足需要,你有三种选择:
在逼仄的屏幕上使用全键盘。
在指尖上练书法。
或者等待几秒进入微信 app 使用语音转文字。
但凡你使用过这三种方式的一种,你都会乖乖地回归手机。
原因很简单:表面上 Apple Watch 绑定在你一只手腕上,但另一只手常常也没法闲着。但凡你捧着杯咖啡、打着雨伞或者握在地铁扶手上,你都无法操作。
而在 Series 9 上,流程全变了:手腕收到微信震动通知,抬腕,双指互点两次激活语音识别,口述,再次双指互点发送消息,一气呵成。
既解放右手,也无需劳烦手机。
iOS 17 大幅提升了语音识别的精准度,在几天的使用中,它的中文识别相当可靠,也支持中英混输。
整个交互过程是在通知系统里完成的,不需要进入微信 app 中。不过,如果对方炮语连珠连发条消息,Apple Watch 只能显示最新一条,了解上下文还得回到手机上。
当我推着行李箱走在机场,我只需时不时抬腕动动手指动动嘴皮,就能与同事交流。在健身房跑步时,手机丢在储物柜时,家人来了电话,我也不用急匆匆地翻包找手机。
Apple Watch Series 9 就像一个腕上的屏幕,它只会在需要的时候提醒你,而你的手指和声音就是遥控器。
作为一个每天活在待办事项和微信通知里的职场人,微信是我解锁手机后首先打开频率最高的应用,毫无悬念地登顶了我手机「屏幕使用时间」的榜首。
我常常自我反思:有多少时间真正花在了有价值的沟通上?简单几句附和,又需要频繁解锁手机多少次?
佩戴 Apple Watch Series 9 的这一周,手表舒缓了我的微信焦虑症,我也尝试改变机不离手的习惯,随之而来的是 iPhone 续航时间的变长。甚至有朋友反馈,我回复微信的速度变快了。
对于摄影师、旅行者等不常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来说,Apple Watch Series 9/Ultra 2 也许能解救你许多个手足无措的时刻。
所以,双指互点两次是一个伟大的交互吗?苹果对交互设计有着极强的洞察:键鼠驱动的 GUI、多点触控带来的双指缩放、Taptic Engine 为数码表冠带来齿轮般的细腻震感、Vision Pro 里的 Pinch and Hold……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小孩,也能轻易上手。
关键在于,这些操作都简单且直观,拖拽、滚动、捏合……与现实经验的一一映射让交互合乎逻辑。即便在不同的 app 和场景中,交互逻辑也始终保持一致。比如在任何二级界面,屏幕边缘右滑都代表着返回。
Double Tap 的手势命名同样存在于 Vision Pro 的交互中,相当于打开 app 和控件。但在 Apple Watch 中,双指互点两下的操作对象并不具备指向性——你不知道你可以在什么情况下双指互点,也不知道双指互点能带来什么。
这种不确定性会给初学者带来一些困扰,苹果显然考虑到这个问题,若手势无法奏效,屏幕会出现手势左右摇晃的动效,仿佛向你摇头示意:这样行不通。
通过多次尝试,我总结双指互点目前支持的场景,通知和应用。
在通知场景中,双指互点两下相当于执行默认操作按钮。比如收到短信通知,双指互点两下等同于按下回复按钮。
同理,闹钟响起时,双指互点两下是默认按下跳过闹钟,很洞悉人性,不过我倒是希望苹果提供多一个选择。
在来电通知中,双指互点对应的就是接听,再次双指互点是挂断。我同样希望苹果能够更改设置,在手表上挂断骚扰电话,相信是比接听更高频的场景。
抬腕主屏下,双指互点两次默认滚动智能叠放,展示当下重要的小组件信息。不过我在设置中将其自定义为打开第一个小组件「正在播放」,实现隔空控制音乐的效果。
应用内的手势操作,目前只支持几个自带应用:
音乐:暂定/播放,或者切换下一首。
计时器:暂定/恢复、结束
秒表:停止/恢复。由于存在延迟,这个功能作用不大。
播客/ 有声书:播放/暂停
指南针:切换为海拔刻度
手电筒:在三种亮度模式间切换
相机遥控器:配合手机的相机 app,遥控快门时只需动动指尖。
总结下来,与应用内部的手势相比,通知类的即时手势反馈更为实用,尤其在电话和微信这些高频应用场景中。前者只是锦上添花,后者才是雪中送炭。
我也很期待开发者能够针对 Apple Watch 优化应用的通知,适配双指互点两下手势,目前能想到两个场景:
把微信、支付宝做进智能叠放,让用户无需掏出手机,单手唤出付款二维码。当打车类 app 车辆到达上车点,用户可以直接手势回复预设内容,比如:我马上到,司机师傅请稍等。无障碍衍生的小众功能,最终造福了你我早在 watchOS 8 中,苹果就引入了 Assistive Touch 的辅助功能,为残障人士操控 Apple Watch 打开了大门。而这项功能在 watchOS9 发展为 Assistive Touch with Quick Actions。从此,互点、捏合等手势操作日臻完善。
没有这些针对少数人群的技术探索,就没有今年的「双指互点两下」。
在过往,每当大家听到「无障碍」时,总会本能地想到残障人士,觉得事不关己。但生活中常常都有手足无措的瞬间,我们也在时刻享受着「无障碍」的便利:
当你开车时目光注视前方,频繁看手机导航并不安全,以听的方式接受导航信息就是更无障碍的交互。而在当你行走在马路上的时候,语音也是比键盘输入更安全的方式。
我们都有变老的一天,都有视力衰退手脚不便的一天,我们都可能成为所谓的少数群体,推己及人,无障碍并不是残障人士的专属标签,技术的改进和简化也不是锦上添花。
在我看来,双指互点两下如同指尖上的艺术,它以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让数以千万的用户得以享受无障碍的便利。
▲借助第二代超宽带技术芯片,手表找手机能显示距离和方位
今年 6 月 WWDC 之后,我有幸与 Apple Watch 软件的技术负责人 Kevin Lynch 交流了一番,我试图从他嘴里撬出一点新款 Apple Watch 的蛛丝马迹,就问他 Apple Watch 迭代的方向和原则是什么?
Kevin 沉思了下,说他经常自我拷问三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
我们如何帮助与他人更方便地建立联系?
8 年后,同样的一个雨天,同样是腕上急促的振动,我恍然想起 Kevin 这句话,然后本能之下,扬了扬指尖。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