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之最

世界上七大最奇特的植物,这些植物拥有令人惊讶的独特适应性

2024-10-11 12:22植物之最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奇迹。在这颗岩石包裹着海洋的星球上,生命形式的多样性让人难以想象。数百万年来,动植物演化出了多种令人惊叹且困惑不已的生存和繁殖方式。很多时候,我们仍在试图理解它们为何会以这种方式行为。以下是地球上一些最奇特植物的介绍。

活石头

Photo by Michael Wolf / Wikimedia Commons

通常认为,在南非干旱的沙漠中,极少有物种能够生存下来。但Lithops却在这里繁茂生长。这种手掌大小的植物特别适应于干燥环境,其身体部位,包括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组织,大部分位于地下。虽然听起来对于一种光合作用生物来说,演化成这样似乎是为了减少阳光吸收,但这实际上对Lithops有利。由于土壤提供了更大的稳定性和较低的温度,有助于植物在酷热中存活。同时,Lithops在地面上的覆盖物是半透明的,可以让阳光穿透到达植物的光合作用部分,创造出仿佛是一块小石头的错觉。有趣的是,植物地上部分类似鹅卵石的外观被认为是食草动物很少捕食它们的主要原因,尽管这可能是它们演化的一种偶然益处而非有意的生存策略。

窝球植物

Photo by Jeremiah Harris / Wikimedia Commons

当原产于奇瓦瓦沙漠的Selaginella lepidophylla受到极度干旱的影响而脱水时,会发生一件奇怪的事情:该植物会折叠成一个“窝球”形状以维持生存,过程中会变棕色。只需加水就能让它恢复生机,逐渐展开并重新获得绿色。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分子水平的研究,以了解它如何在干旱时期生存,这可能为未来培育抗旱作物提供关键线索。

触发植物

Photo by Vengolis / Wikimedia Commons

因其触即卷叶的防御机制而被称为“敏感植物”的Mimosa pudica在东南亚的农田、草地边缘和废墟中变得常见。起源于美洲热带地区的这种植物据说每年能产生约675颗种子,设计易于传播(例如附着在衣物和动物毛发上)。在菲律宾,它被称为“makahiya”,源自塔加洛语中的“羞涩”。当叶子受到触碰、摩擦或其他物理干扰时,它们会折叠起来。2014年,科学家推测,由于Mimosa pudica的叶片折叠显示了“明显的习惯化”(即生物对重复刺激的习惯化),它实际上可能具有学习能力。测试这一理论时发现,植物只需几秒钟就能“学会”如何对无害刺激不反应,并且即使在几周内不受到该刺激也能“记住”这一信息。

死亡苹果树

Photo by David Stang / Wikimedia Commons

之所以称马钱尼尔树(Hippomane mancinella)为世界上最毒的树之一,是因为它几乎每个部分在接触或摄入后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从引起水泡的树汁到燃烧时释放的致盲刺激物。例如,一名放射科顾问和他的非医学朋友曾不幸食用了这种树的果实。据报道,他们经历的症状包括灼烧感、喉咙紧绷以及随后无法吞咽食物。幸运的是,这些症状在八小时内逐渐消失。然而,某些种类的鬣蜥(如garrobo)却可以吃这种树的果实并在其枝条上活动而不会遭受任何显著的不良影响。

鼬粪便厕所

Photo by Jeremiah Harris / Wikimedia Commons

原产于婆罗洲山脉的Nepenthes lowii是一种奇特的猪笼草,即使在其属中也是如此。由于Nepenthes lowii上部瓶口的形状和盖子的设计,很难不把它想象成一个马桶——而这正是树鼩使用它的目的。树鼩的粪便提供了Nepenthes lowii高达57%至100%的叶片氮需求量,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瓶子的尺寸几乎完美匹配这种小型哺乳动物。关于这种互利关系的各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全面理解这两个物种是如何协作的。然而,2012年对Nepenthes lowii及其他两种Nepenthes植物的研究揭示,它们的瓶盖上有利用树鼩对蓝绿光敏感的视觉信号,引导这些生物在那里排泄。

臭尸百合

Photo by shankar s / Wikimedia Commons

分布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Rafflesia植物是全寄生植物。由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即自我营养),这些物种完全依赖宿主植物生存。更奇特的是,它们没有自己的根、茎或叶。相反,它们潜伏在某些Tetrastigma藤蔓的组织内,只在适当的时机以最显眼的方式出现进行繁殖。事实上,该属以其巨大的花朵闻名,其中R. arnoldii保持着世界最大单花重量记录。尽管Rafflesia花朵在视觉上难以忽略,但它们散发的类似腐肉的气味更是让人无法忽视。据专家称,这种感官双重打击吸引了它们的传粉者——食腐苍蝇。然而,尽管它们的适应性让它们成为了环境中庞大且恶臭的主宰,Rafflesia植物却被列为濒危物种。多年来,研究Rafflesia植物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解开在原生栖息地外种植这些神秘花朵的秘密。

舞蹈植物

Photo by Nativeplants garden / Wikimedia Commons

分布在南亚各国的Codariocalyx motorius灌木的叶子因光线和温度变化而快速进行椭圆形运动。例如,在35摄氏度时,它的叶子在一分钟半内可以完成一次快速的全旋转。至今,这种植物“跳舞”能力的目的仍然是个谜,尽管有一些假设。一个观点是,它模仿蝴蝶的动作,以阻止蝴蝶在其上产卵。查尔斯·达尔文在他的书中描述这种植物的奇异运动时写道:“没有人认为其侧生小叶的快速移动对植物有任何用途;为何它们会这样做完全未知。”

封面图:Jeremiah Harris / Wikimedia Commons

猜你喜欢

  • 植物之最

    庭院飘枝植物集合啦,配34张相片!

    你提供的内容深入探讨了都市生活中利用绿色植物打造自然空间的多重价值,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也促进了心理健康。这一主题在当下引发热烈关注,尤其是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城市生活中,绿色设计正成为一种新潮流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首先,近年来的最新趋势显示,小空间绿化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依据2023年《中国家庭园艺消费报告..

    2025-11-19
  • 王慧:从植物的生长看孩子们的成长故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实习生 郑宇飞 策划整理编者按: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山东教育者手记”,为山东大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那些触动到你的瞬间。(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文|潍坊市临朐县辛寨镇辛中小学教师..

    2025-11-19
  • 我能听到植物的悲鸣,每次路过花店,都像走进屠宰场

    我叫林默。一个普普通通的平面设计师,每天的工作就是把甲方的“五彩斑斓的黑”变成现实。但这只是我的A面。我的B面,是一个秘密。一个荒唐到我自己都觉得像精神病的秘密。我能听到植物的声音。不是那种“风吹过沙沙作响”的物理声音。是它们的意识,它们的情绪,它们的……悲鸣。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我二十六岁..

    2025-11-19
  • 世界上最可爱的章鱼,面部是猪猪型的小猪章鱼

    小猪章鱼面带微笑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前,研究人员在深海域拍摄到罕见的小猪章鱼,其外形与人类有非常相似之处:圆圆的身体、卷曲的“鬈发”,并且面带着微笑。它的触角看上去非常像卷曲的毛发,覆盖在较大的眼睛上方,它的皮肤图案在眼睛下方形成一个咧嘴的笑容。这只小型章鱼体型相当于一个较大的橙子,通常生活在海底..

    2025-11-19
  • 能够将蛇杀死,号称世界上最为凶恶的啮齿类老鼠

    都说吃老鼠的蛇,你有没有听说过吃蛇的老鼠。食蛇鼠不同于其它的老鼠,食蛇鼠的体型巨大,能够将蛇杀死,号称世界上最为凶恶的啮齿类动物,是最凶横的老鼠,将猎人与猎物的身份对调,接下来我就带你了解食蛇鼠是怎样捕食蛇的。食蛇鼠是啮齿类动物,体型较大,能吃蛇,不同于其他鼠类,堪称“最凶恶的啮齿类动物”。在我国古..

    2025-11-19
  • 世界上最肥的松鼠,比一个脸盆都要大

    看到这个毛茸茸的小家伙,你会不由得去喂它坚果,加利福尼亚旅行的观光客们一直以来给这个胖墩墩的松鼠留下食物。林登(Snapper Marina van der Linden)加利福尼亚州水杉国家公园的摩洛岩石(Moro Rock) 保护区参观时分拍下了这个肥硕的家伙。她说:“我正拿出一包花生,突然间看见了一个松鼠家族。十分有趣的是它们块头都十..

    2025-11-19
  • 世界上最凶猛的鸡,一根脚趾头就能把人劈死

    今日给大家介绍的这只“鸡”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鸡,食火鸡体高1.7m,重约70kg。巢区1~5km。巢以落叶、草茎、木棍和细枝筑成,高约25cm,直径70cm。 食火鸡曾用它的脚猛劈而把人劈死,三趾中最内侧脚趾有一个匕首般的长指甲,能在灌丛中小道上迅速奔跑。 食火鸡吃果实和小动物,它们有一个独特的习性,(对发光的东西非常..

    2025-11-19
  • 世界上最小的猫,身长不足14厘米

    日前,吉尼斯纪录发布一只3岁的雄性小猫“凯伊”为世界上最低矮的猫。这只最小喵星人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基奇纳市,身长5.35英尺(约合13.6厘米),比前次该项纪录的保持者还短2.2厘米。25岁的莎拉兰吉尔是小凯伊的主人,她坚持养小猫的嗜好已有五年之久,虽然现在她的小凯伊赢得了吉尼斯纪录,但她在承受加拿大广播公司工作人..

    2025-11-1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