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不忮不求,何用不藏:安贫知足,与世无争,不陷害人,不贪取钱财

2024-10-06 08:25知识

由安贫知足,与世无争,不陷害别人,不贪取钱财的态度,可以看到一个人心境的光明。在涵养的工夫上,既不要忘记聚集道义以培养浩然正气,也不要因为正气不充足,就想要尽办法帮助它生长。

大家都知道“不求”——凡事都无所求。什么是“不忮”呢?以现代的观念来解释,就是内心一片坦荡。你地位高、有钱,但是你是人,我也是人,并没有把功名富贵和贫同之间分等,都一样看得很平淡,自然不会因忌妒而陷害别人了。以此待人处世,“何用不藏”?怎么会做出不好的事情来呢?哪里会行不通呢?有这种心理,自然就气度高远。

所以说培养气质,不是外表的服饰可以培养出来的,要在内心具备这种修养,才是一个坦荡的君子。因此,一个人不忮不求,才能见出他内心的光明心境。

孟子谈到如何培养浩然之气时,曾经举了一个例子:宋国有个人忧愁他的禾功不长大,就把苗根拔高起来。他精疲力竭地回到家里,告诉家人说:“今天累死了,不过,我也帮助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去一看,那些稻苗都已经枯稿了。

这就是“揠苗助长”的故事。孟子利用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一般人养气,不像宋人那样帮助禾苗生长的实在很少。有的人认为养气没有益处而丢开它,这就等于种田却不替苗耘草,最后仍然得不到效果一样。有的人养气未成,却硬要帮助它速成,这就和拔苗助长一样了,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害了它。

因此,想涵养我们那股浩然之气,千万不要忘记把聚集道义当作一件事,更不要忘记记它自然生长。也不要因为它不够充足,就想助长它。因为这浩然的正气,是集聚平时所为的一切道义,从内在发生出来的,并不是在外面窃取一两件偶然合于道义的行为就能得到的。所以说“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的功夫。

更新于:1个月前

猜你喜欢

  • 娱乐

    曾国藩教育子女 不忮不求 意义深远

    读曾国藩家书之《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将赴天津》,有《附忮求诗二首》,分别为“不忮”与“不求”两首五言古体诗,对那封家书内容是补充,对“忮(嫉贤妒能)”“求(贪图名利)”性质与危害有深刻的剖析。在他叮嘱家人“不忮不求”时其言之凿凿,其情之殷殷,感人至深。我们且不去涉及对曾国藩怎样评价,只看曾国藩家书中,每每..

    2024-10-07
  • 娱乐

    不忮不求,真的很难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孔子说:“衣着简陋,和衣着貂皮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耻,恐怕只有我了吧?《诗经·邶风·雄雉》里说:‘不嫉妒,不奢求,还有什么不好吗?’”子路终身记得这句话。孔子说:“这是人们要遵守..

    202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