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何摆脱空心病
空心病看起来就像是抑郁症,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诊断,多被诊为抑郁症,但所有药物如水浇石,并无任何效果。
“空心病”有几个特征:从症状上来讲可能符合抑郁症诊断,患者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通常人际关系良好,可能从初中、高中甚至更早就感到迷茫,98迷吧,传统心理医医治效不佳。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凯文认为,“空心病”是“价值观缺陷所致的心理障碍”。之前有研究表明,如果人感觉自己的生活很有意义或价值,那么他们的人际关系会更和谐、社交活动更广泛、身心也更健康,患上抑郁症、慢性疼痛或残疾的几率也会下降。
患上“空心病”的孩子往往十分优秀。他们学习好、工作优、情商高,却有着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下去。
“空心病”确实具备了抑郁症的某些特征,比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但与抑郁症不同的是,“空心病”更多是一种价值观的缺失。价值观对人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一个人只有知道了自己是哪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才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从而找到人生的意义。但某个观念的形成和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因此,作为孩子人格形成的塑造者,家长的教育方式显得至关重要。
“空心病”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小到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大到危害我们及他人的生命。关于如何缓解或摆脱“空心病”,Better Self为大家提供以下几条建议。
1.进行职业规划,制定人生目标
人生目标,就是定位人生发展方向。
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我们要了解自己对哪方面工作更有兴趣,自身在哪方面更有天赋和才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三方面的思考,都是形成人生目标、产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有了科学合理的人生目标,学习成长更有方向性,更加主动和积极,也能更多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人生价值。
没有人生目标,一切学习和努力都是盲目的、低效的、痛苦的。就像很多“空心病”孩子一样,只知道按照家长老师的要求,拼命学习,为了考上大学而学习,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
2.提升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定义。
所以,当我们想做什么事情时,可以放手让他大胆去做,这会让我们更容易提升自我价值感,提升完成任务的信心。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一切行动力的基础。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能激发行动力,提升执行力,有利于获得成功。
3.建立多样化社交
社交能力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主动社交的人往往意味着在社交方面存在自信,不容易对生活产生厌倦感。一旦人们互相之间发展出高质量的友情关系,一条疏解情绪的通道就会随之产生。这也可以有效缓解负面情绪。
如今的我们面临着更多压力,生活压力,学习压力,职业压力……一方面,它们可能导致我们非常功利化的读书和生活,从而产生各种消极情绪乃至迷失自我;另一方面,这些压力有可能顺势转化为我们奋斗的动力。
愿我们都可以找寻到生命的意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