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中国美容行业出不了这样的巨头?
墨森良品登陆资本市场至今,尚未满一年时间,却一出手就瞄准了阿尔芙这样量级的品牌,着实让人有些吃惊。要知道,一年以前,IDG资本等资本向阿尔芙及河狸家注资了3千万元人民币,过3千万元规模的私募股权融资案例,中国化妆品行业迄今只出过三起(其余2起分别是丸美和上美)。
一起收购案,牵扯出什么行业大势
墨森良品收购阿尔芙的事,仍然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但已经有投资者透过这个公告看到了乐观的未来,并半开玩笑地说“一切顺利的话,墨森良品未来就是中国的雅诗兰黛”。
这也是投资者和行业内众多人士关注这起并购案的重要原因所在。因为,墨森良品的这起收购如果成功,改变的或将是这个行业的思维路径。
多年以来,中国化妆品美容品牌绝大多数习惯于3条发展路径:其一,做大规模后卖给国际巨头,如大宝、嗳呵、美即等;其二,独立发展,自己冲击IPO;其三,闷头做生意,低调赚钱。
反观国际上声名显赫的国际巨头们,如宝洁,如欧莱雅集团,却大多是靠在数十年的时间内不断并购扩大自身体量规模,才有今天的市场地位。
不可否认,中国化妆品美容行业基础较弱,本土企业规模整体相较国际大企业仍然较小,这是当前局面的重要成因。但业内一直都放不下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中国如此巨大的一个化妆品市场,能否也出一个进得了世界排名的巨头?如果可能,那么期限又要多长呢?
一位证券分析师告诉我们,许多投资机构“认为现在的化妆品上市公司都是beta(测试)的公司,他们都希望找到更好的,找到中国的欧莱雅和雅诗兰黛”。
如果要按照以往的发展路径继续下去,我们实在对上述问题没有信心。
不少企业家心态是这样的:花5000万去收购一个创新项目,不如花2000万自己创新一个!但现实是,本土企业成功运营(自创)2个以上大品牌的化妆品企业屈指可数,超过5个的几乎没有,对于它们而言,多品类、多品牌是一个梦想,却也是一个难题。
这并不是说内部创新不可取,而是说,本土企业还是可以多尝试投资收购来获取外部创新。上美集团吕义雄去年就说,中国化妆品企业5年内不要碰高端领域,如果要碰,就通过资本去收购一个成熟的高端品牌。他便是意识到了这一点。
欧美的任何一个化妆品巨头都是拥有自成体系的品牌矩阵的,其中大多数巨头都是通过收购才有了今天的品牌矩阵,如欧莱雅集团、联合利华、LVMH、雅诗兰黛、科蒂集团等,无一例外。
并购与中国化妆品美容仪器的“大”未来
中国化妆品美容仪器行业决不能奢求本土企业一口气吃成个胖子,但肯定也希望本土大企业能多出手通过投资、收购来扩大自己的品牌阵营,即便业内人士可能尚未意识到这一点。
阿尔芙创始人,肯定就是持此观点的企业老板之一。在阿尔芙多次获得资本注资的时候,业界原本都认为,雕爷或许将把阿尔芙带向证券市场。
但雕爷在致全体员工的信中说:“本来我们奔跑在明年才冲刺IPO的道路上,最早也要明年年底才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而现在,通过一次愉快的合并,我们会很快成为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一部分。”
雕爷是乐于看到上市公司出手收购更多本土优秀品牌,以实现强强联合、互补共赢的。自2017年以来,拉芳、名臣、珀莱雅、御家汇的相继上市,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信心,以IPO为目标加速冲刺的企业也明显增多。但IPO毕竟不是谁都能企及的梦想,本土上市公司的收购,一来,能扩大上市公司本身的业务范围、市场规模;二来,也将能解决许多创业者的出路问题。
而我们说产业资本收购活跃对中国化妆品行业有益,并不是指滚雪球形成了大公司或有了赚到钱套现走人的企业家,而是指,收购将大大促进中国化妆品品牌的创新。
作为资本退出的一条重要途径,上市公司收购将提升风险资本投资创新品牌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风险资本对化妆品产业的投入。同时,中国化妆品行业品牌格局严重分散,通过投资、收购后的各类优势资源互补和共享为更多创新品牌所用,是这些品牌发展壮大的有力推进器。
如果我们去多关注欧美化妆品市场的格局,会发现在那片土地上化妆品股权投资和并购的案例十分高发。正因为有了资本在背后的巨大推动,欧美才能不断涌现出彩妆界的Colorpop、护肤品的The Ordinary等创新品牌,借助资本的力量发展壮大,再与产业资本实现紧密融合。
中国化妆品美容仪器企业实际上也早已开始了相应的探索,就像,立白集团收购高姿、格兰玛弗兰、赫拉打造化妆品业务线;如上美集团收购韩粉世家、丸美收购恋火延伸至彩妆线等。未来,有理由相信本土上市公司和大企业将加快投资并购的节奏。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