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夺得侄子的皇位后建一寺庙,内藏两奇宝,日军入侵时意外发生
在江苏南京城南古长千里,也就是现在的中华门外的雨花路东侧秦准河畔,有一座南京城最古老的皇家寺庙一一大报思寺。明清鼎盛时期,大报恩寺范围达到了“九里十三步”,与灵谷寺、天界寺曾被誉为金陵三大寺。
大报恩寺的原址是长干寺及阿育王塔,建于公元240年,到了南唐时期,此地沦为军营庐舍,直到北宋时期才再度复兴。之后,僧可政又于公元998年,在长干寺建塔,将从终南山所得唐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瘗藏于此。公元1017年,长干寺改名为天禧寺,寺塔也改称称“圣感”。公元 1288年,天禧寺又被诏改为“元兴慈恩旌忠教寺”。公元1408年,寺塔在大火中被毁,4年后,明成祖朱棣命工部在原址上进行重建,是为大报恩寺。关于朱棣重建金陵大报恩寺一事,正史上所作的解释是为了报答其父朱元璋和马皇后两人的养育之恩。但在市井中却传朱棣当年重修大恩寺是为了纪念其亲生母亲。
大报恩寺的重建工程浩大且艰巨,从时间上来讲,前后历时16年;从人力来看,动用了当时从全国范围内征集来的良匠军工10万人;从耗资方面来看,用用钱粮2485484两银,就连当时郑和下西洋所剩下的百余万银两也用于建塔工程。
大报恩寺建成后,几经劫难。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雷电袭击引起寺内大火,天王殿、大殿、观音殿、画廊林林总共140多间皆被焚为灰烬;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塔心木腐朽,塔顶倾斜,僧人洪恩募捐千两白银对它进行重修;清顺治十八年以后,内府还有地方都有拨款对其进行修缮;而最后一次修复工作在清嘉庆七年展开,修复竣工之后还绘制塔图并附志。
1842年8月29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身在南京的大报恩寺塔惨遭洗劫。11月初,当时驻守南京的日军在大报恩寺三藏殿遗址上挖出一个石函,石函上刻有文字,记载了玄奘顶骨迁葬的经过。挖出石函的消息虽被日军严密封锁,但各种传言不断,很快就被媒体曝光。
日军迫于與论的压力,承认挖出玄奘法师顶骨的事实,并由日军高森部队交予汪精卫政府。当时负责接收的是例外交部长兼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长褚民谊。移交的文物有玄奘顶骨、金佛像一座、纳骨小龛,还还有一些玉饰宝、古钱。
基于玄装大师的显赫名声,想来迎请供奉的寺庙络绎不绝,其灵骨一分再分,如今,玄类舍利分别保存在南京玄类寺、南京灵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台北玄装寺、新竹玄类大学、日本琦玉县蕊恩寺、日本奈良三藏院、印度那烂陀寺9处。而其中最为完整的应是南京九华山的那份舍利。
玄装顶骨和金铁大磬任何一件都能成为一方寺庙的镇寺之宝,当年的金陵大报恩寺同时拥有这两样宝物,其规模该是何其庞大,实在令人对其充满无限遐想。
更新于:2个月前